男性比女性平均寿命短?输在了“不可抗力”上

2022-03-21 09:41 · 生物探索

2021年男性人口下降了46万人,而女性人口则增加了94万人。2021年是中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自1978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的年份。

导语:共同富裕,丰衣足食的今天,人们愈来愈关注高质量的生活,追求健康长寿。自古而今,人们对寿命追求的热情,从未冷却。但是,人类寿命的长短,按中国人的古话来说就是“冥冥之中皆有定数”。

中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首次减少!原因几何?

202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人口数据的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男比女多3362万人。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2357万人,女性人口为68855万人,男比女多3502万人。通过对比数据发现:2021年男性人口下降了46万人,而女性人口则增加了94万人(图1)。2021年是中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自1978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的年份。

1647827354981226.jpg

图1 2020年和2021年中国男女人数统计(制图:生物探索编辑团队)

我国男性人口破天荒首次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很多人对此都有疑惑。通过对我国近两年人口数据分析,发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死亡人口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2020年死亡人口为998万人,死亡率为7.07‰;而2021年我国死亡人口为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死亡人数和死亡率都呈持续上升态势。

2、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持续下降

我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下降,到2021年已连续下降五年。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出生率为8.52‰;而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

3、女性人均寿命高于男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20年的74.83岁提高1.51岁。2019年,男性平均预期为74.7岁,比2010年的72.38岁提高2.32岁,女性为80.5岁,比2010年的77.37岁提高3.13岁。2010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低4.99岁,而2019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低5.8岁。

4、男婴出生人数下降,性别结构趋向合理

近年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正常的出生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介于103至107之间。2010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曾高达118,2020年出生性别比则下降到111.3。在出生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下降,意味着男婴出生人数下降。受出生人口下降和出生性别比下降双重因素叠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出生的男婴人数逐年减少,性别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2021年,我国不仅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了,总人口性别比也下降了。“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而2021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04.88。

总而言之,我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首次减少,人口性别比例逐渐趋向平衡,这是社会乐见之趋势。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结构更加合理,对未来经济发展、社会改革、观念转变等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此,舆论当理性客观待之[1]。

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科学如何解释

2013年,中国老年学学会揭晓第六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7岁高龄位居榜首。阿丽米罕·色依提生于1886年6月25日(清光绪十二年),是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人。2021年12月16日,阿丽米罕·色依提在喀什去世,享年135岁。阿丽米罕·色依提生前经历了3个世纪,一家六代同堂。

1647827403415298.jpg

图2 阿丽米罕·色依提134岁大寿(图源:新华网)

长寿的阿丽米罕·色依提只是人群中的少数,但男性平均寿命低于女性却是全球普遍现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图3),2019年全球有超过1.41亿的孩子出生,男性的平均寿命为69.8岁,女性的平均寿命为74.2岁,相差4.4岁。数据显示,女性在60岁时的预期寿命也高于男性[2]。

1647827428715121.jpg

图3 世界健康统计2019(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2021年7月6日,美国加州大学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者们在Elife发表题为“Castration delays epigenetic aging and feminizes DNA methylation at androgen-regulated loci”的文章,该文章主要探寻男性延长寿命的方法以及机制。

1647827451850537.jpg

图4 研究成果(图源:Elife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与人类生理、体型、遗传都十分相近的家养绵羊作为动物模型,以此构建表观遗传时钟。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相较于完整的雄性绵羊,经过阉割的雄性绵羊在特定的DNA位点有女性化的特征,进一步证实了阉割、雄性激素与甲基化有着明确的关联性;

2、阉割影响了表观遗传时钟,继而减缓表观遗传的衰老速度,证实了阉割雄性绵羊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3、雄激素会使男性相对短寿。

2021年5月10日,南丹麦大学人口动力学跨学科中心的研究团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发表了题为“Death rates at specific life stages mold the sex gap in life expectancy”的研究成果(图5)[4]。

1647827481384593.jpg

图5 研究成果(图源:PNAS)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人口统计学,选用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年代以及不同国家的人口三个因素,分析了“女性比男性更长寿”的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

1、15-40岁年龄段的男女死亡率比例最高,男性的死亡率通常比女性的死亡率高出两到三倍,而婴儿时期和极老年时期的男女死亡率差异接近于0。

2、女婴的死亡率通常比男婴低,而婴儿时期可排除后天生活带来的影响,那么这种男女死亡率的差异直接来源于先天因素。由于Y染色体比X染色体突变更频繁,男婴的发育障碍患病率更高,早产的男婴比女婴更容易死亡。

3、60岁以上男性的高死亡率对总体性别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究其原因为男性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等)、社会背景以及流行病等外部因素。

南丹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人口学副教授Virginia Zarulli表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则有一条X染色体与一条Y染色体,然而Y染色体缺乏部分额外的遗传物质。当其中一条X色体有错误突变时,女性的另一条染色体能够协助修补,但男性缺少这样的遗传物质。这些状况也表现在血友病和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等遗传疾病方面。”

此外,Zarulli指出男女性的寿命长短差异,并非完全取决于遗传物质和内分泌。女性的生存优势与现代社会生活形态有关,男性吸烟和酗酒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全球数据则显示,35%的男性有吸烟行为,女性则只有6%;另外,女性也更注重饮食营养,男性则较易偏好高脂肪食物和速食类餐点;再者,“相信专业”的程度也有差异,女性平均就医看诊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33%;最后,男性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们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自我消化。女性的长寿优势是一种逐渐演变的趋势。

2021年3月15日,英国研究人员在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CMAJ)上发表了题为“Sex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12 longitudinal cohorts”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28个国家179044人,结果发现男性的死亡风险比女性高60%,主要原因是男性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较高的心脏病发病率[5]。

1647827510510567.jpg

图6 研究成果(图源:CMAJ)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社会经济(教育、财富)、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健康(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抑郁症)和社会(配偶、独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男性吸烟和心血管疾病可使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减少多达22%。在所有因素中,吸烟对男女死亡率差异的贡献最大。

2、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男性比女性寿命短的一大原因是男性更容易患心脏病。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是多方面的。在生物学上:一方面,女性比男性分泌更多的雌激素与较少的雄性激素,而雌激素已经证实可帮助女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另一方面,雄性激素在生物学上,与危险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有联结关系,会增加生物年轻时的死亡风险。在后天行为上:男性与女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男性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先天性别无法改变,但是后天的生活习惯才是决定寿命长短重大关键。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自我把控,自律是生活的良药,切勿将一切归咎于基因与生物学!

撰文|文竞择
排版|木子久

参考资料:
[1]媒体:“男性人口近40年来首次减少”折射何种新趋势?
[2]World Health Statistics overview 2019.
[3]Sugrue VJ, Zoller JA, Narayan P, et al. Castration delays epigenetic aging and feminizes DNA methylation at androgen-regulated loci. Elife. 2021 Jul 6;10:e64932. doi: 10.7554/eLife.64932. PMID: 34227937; PMCID: PMC8260231.
[4]Zarulli V, Kashnitsky I, Vaupel JW. Death rates at specific life stages mold the sex gap in life expectanc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1 May 18;118(20):e2010588118. doi: 10.1073/pnas.2010588118. PMID: 33972417; PMCID: PMC8157960.
[5]Wu YT, Niubo AS, Daskalopoulou C,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12 longitudinal cohorts. CMAJ. 2021 Mar 15;193(11):E361-E370. doi: 10.1503/cmaj.200484. PMID: 33722827; PMCID: PMC809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