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尤其是最近几天,感染确诊人数在极速增加,但是大多数国家的疫情还没有达到峰值。现在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的“金标准”是核酸检测。但由于鼻咽拭子样本采集需要专业人员,RT-PCR检测操作繁琐,实验室要求高,病毒感染部位多样,等众多因素,造成核酸检测出现大量的假阴性结果。
在5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布的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明确指出应优先检测总抗体或IgG。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省去病毒核酸提取的步骤,加快检测速率,但筛选出合适的病毒识别抗体是技术难点,关键是找到高质量的核心原料。
西湖大学郭天南研究团队近期在Cell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对99份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发现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独特的分子变化,找到一些列生物标志物,有望为预测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提供指导意义。并且,实验室还将对新冠病毒蛋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多辅助现有检测、诊断方法,实现更精准和更高效的预防治疗。
研究人员根据现有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样本分为对照(健康)组、疑似但实为普通流感组、新冠轻症组、新冠重症组。通过对比,在新冠重症组的样本中,发现93种特有的蛋白和204个特征性改变的代谢分子。其中50种蛋白,与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补体系统、血小板脱颗粒有关。研究人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推测出如下的通路图,这些蛋白质和代谢物有望成为提前诊断重症患者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筛选出重症患者特征性的22个蛋白质和7个代谢物。在血清样本成分中符合这一组合的患者,很可能是重症患者,或者有极大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这将有利于对重症患者的预测,并为重症患者药物筛选提供指导。
蛋白质表达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对COVID-19轻症、重症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为患者血清中发生的特异性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这一研究结果对目前的血清学检测也有参考意义。血清学检测就是利用新冠病毒表达的靶点蛋白与抗体的反应结果,确定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
那么,血清学检测平台有哪些呢,又有着怎样的检测优势和特征呢?检测试剂用到的蛋白质和抗体又该怎样开发呢?以及免疫学检测试剂开发方面面临哪些挑战呢?为此,我们特邀请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杰博士进行一场免费在线讲座。让我们相约于2020年6月7日15:00,共同来讨论学习吧。
入交流群:添加义翘客服小助手:sinobio2019,回复关键词:“诊断试剂原料”,即可拉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