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结合免疫检测技术发现可阻断细胞中新冠病毒感染的全人单克隆抗体

2020-05-07 10:37 · angus

“如何突破多重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难点”

被称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在疗效上并没有实现“人民的希望”,对抗新冠病毒的效果并不理想。那抗体药物的研发能扛起新冠病毒治疗的“大旗”吗?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A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blocking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文章,研究人员称他们已经发现一种全人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止SARS-COV-2病毒感染培养的细胞,具有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预防COVID-19的潜力。其实本次研究结果最早发布于BioRxiv预印平台,义翘神州也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报道。(见本网站的“国外科学家首次报道能同时中和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一文)


研究人员通过免疫组化/荧光技术发现人47D11抗体与SARS和新冠病毒的全长S蛋白结合,并且能够有效抑制两种病毒的假病毒对VeroE6细胞的感染,IC50值分别为0.061和0.061μg/ml。中和SARS和新冠病毒感染VeroE6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19和0.57μg/ml。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47D11抗体靶向S蛋白RBD保守的核心区域,造成交叉反应。这一研究结果为开发潜在的COVID-19治疗方法奠定基础,并且全人源的抗体可以降低免疫相关的副作用,能够加快抗体药物研发进程。

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技术是研究组织形态和抗原表达表位不可或缺的检测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随着精准化治疗及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尤其是像病毒检测这类样本较少的情况下,单一染色已经不能满足抗原蛋白互作研究的需求了。因此开发多重免疫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已经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免疫组化实现1-2种染色比较容易,但是要在一个切片上实现7-8种染色就会很困难。抗体的来源、染料的波长、洗脱造成的抗原损失、图像的叠加等多种因素,造成多重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难以实现。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这些技术难点呢?

5月21日14:00,义翘神州特邀请具有多年IHC实战经验的李天月老师,举办了一场“如何突破多重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难点”的在线课堂,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免费报名预约。


温馨提示:本次课程设有直播专用交流群,讲座直播间入口及答疑环节届时都将在群里进行。直播前一小时,工作人员会把直播间入口用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大家。添加义翘客服小助手:sinobio2019,回复「多重免疫组化」,即可拉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