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32个艾滋病日,今天我们来谈谈艾滋病。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次报道艾滋病。自此艾滋病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全世界有3690万人感染艾滋病,死亡人数达到1200万,其中中国有75万左右艾滋病患者。
大学校园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
今年5月份,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发表了文章指出,HIV病毒正在中国学生群体中飙升,其中大学校园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中,新诊断的感染HIV的大学生人数年增长率从30%-50%不等。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2/711
艾滋病怎就在大学校园中横行?
中国疾控中心和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导致艾滋病成为校园流行病的原因在于大学生有限的大学前性教育和社交媒体的影响。
大约一半的大学生接受了性教育,但这些性教育内容通常很少,不包括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STD)的预防措施;内容偏保守;而且这些性教育内容都是异性恋的,这也使得同性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相关的耻辱感持续存在。
此外,社交媒体增加了大学生对性内容的接触,并促进对各种潜在性伴侣的便捷联系。例如中国最大的同性恋社交软件 Blued,拥有4000万用户,其中约有50%的中国用户是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的年轻人。
艾滋病药物研发的胜利
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人们迅速摸清了其背后的致病机理,并开发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创新药物。如今在药物的作用下,艾滋病已不再等同于“死刑判决”,而是成为了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
在人类对抗艾滋病的战役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直击病毒活动的ART,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科学家们也在过去的研究中观察到,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越低,就越不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论文证实了这一观点。科学家们发现,在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下,即便是进行了无保护的性行为,HIV病毒的感染风险依然是0%!这一研究也让人类站到了消灭艾滋病的历史节点上。如今,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并为每天服用一次的单一药丸,可使感染艾滋病毒的人达到接近正常的寿命。
随着新型诊疗方法的不断问世,到2030年,每年新发艾滋病患者的数量有望控制在20万之内(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抗逆转录病毒药用于治疗 HIV,维持个体健康并防止病毒传播。大量研究表明,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达到并维持持续无法检测的病毒水平时,他们不会通过性传播艾滋病毒。这种预防策略,现在广受科学界和医学界公认的,被称为未检出= Untransmittable,或为u = u。此外,先前对具有HIV感染孕妇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划时代研究证明,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围产期病毒的传播。
对于处于HIV感染风险中的HIV阴性人群,每天服用一粒药作为暴露前预防或PrEP可以使感染HIV的风险降低99%。如果在暴露后三天内开始暴露,并再服用28天,那么紧急暴露后预防(PEP)也可以防止HIV在体内被感染。
CCR5基因是治愈艾滋病的希望吗?
艾滋病能治愈吗?能!此前“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的事件告诉我们艾滋病真的能够治愈。
Timothy Ray Brown(图片来源:美联社)
2007年,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Timothy Ray Brown在德国柏林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这名骨髓捐赠者本身含有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CCR5),这种突变可使免疫细胞对HIV产生抵抗力。一年后因为白血病复发,Timothy Ray Brown再一次接受了来自同一个捐赠者的骨髓移植。此后,两种疾病均从他体内消失,至今未复发。
12年后,类似的移植“治愈”再一次出现。《Nature》杂志报道了同样是一名男性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和霍奇金淋巴瘤)被治愈,他被称为“伦敦病人”。
“柏林病人”接受了两次骨髓移植,以及全身性的放射性治疗。相比之下,“伦敦病人”的治疗策略较为温和。移植改变了患者的免疫细胞,使其具备HIV抵抗能力。
他们成功治愈艾滋病的关键都在于CCR5 基因的突变。但是对这一基因的改造同样会引来伦理问题,贺建奎事件就是典型反面教材。
如今,人们对艾滋病更多的了解,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艾滋病能够得到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