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研究领域有力的工具,也极大地促进了分子生物学服务的开展。近年来,关于自噬和人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发现自噬在细胞乃至整体水平上的众多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过程,参与了调节细胞物质的合成、降解和重新利用之间的代谢平衡,影响并参与到生物生命过程的方方面面,目前科学家们对自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自噬的生理功能的研究热度不减。
分子生物学服务主要用到的仪器包括凝胶成像系统、高压灭菌锅等仪器,美迪西是一家临床前CRO公司,在中国cro公司排名中靠前,其分子生物学部门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做分子生物学外包试验的最佳选择。
细胞自噬的抑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特别是lncRNA调控的细胞自噬已经在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被阐明。除了恶性肿瘤之外,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中,细胞自噬同样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者证明,LC3-II、Beclin-1在肌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降低,因此子宫肌瘤细胞自噬体生成能力下降。而P62表达的降低,说明自噬体生成速度低于溶酶体降解速度,即自噬体蓄积的减少。
现代生物学技术推动了细胞自噬研究的发展,自噬具体过程包括两步:首先,细胞垃圾会被自噬体(autophagosome)包裹;随后,自噬体会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进一步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对于肿瘤细胞而言,通过自噬捕获、降解受损或者不必要的结构物质更有利于其生存。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比较了分别抑制自噬、溶酶体对于转移性细胞的影响差异,当人为抑制自噬时,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癌细胞的生长都有所受限;当使用氯喹(Chloroquine)抑制自噬和溶酶体功能时,非转移性细胞生长同样受到阻碍,而转移性癌细胞却被杀死了。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转移性细胞而言,自噬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早期阶段抑制自噬,可以同时抑制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细胞的生长。但是如果在晚期阻止,即自噬溶酶体阶段,则可以更有效地靶向转移性细胞,将其杀死。
高度转移性细胞离开原住址需要承担很多压力。细胞应对压力的方式之一是处理细胞垃圾或受损的细胞组件并回收。当抑制细胞内掌管回收的溶酶体的活性,癌细胞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无法生存。研究人员推测,溶酶体中一定有特殊的“东西”是针对转移性细胞的。为了找到答案,他们构建了氯喹耐药性细胞。结果发现,随着对氯喹耐药性的增加,癌细胞会失去转移的潜力。
当癌细胞能够抵抗氯喹,它们会失去转移的能力。当癌细胞可以转移时,它们会对氯喹敏感。因此,当它们依赖的处理氯喹的溶酶体活性受阻时,转移性癌细胞会停止生长且死亡。研究团队提出一个假设:当癌细胞耐药时,即便它们仍然会继续生长,但是不会转移。这一结果有助于医生确定哪类癌症患者能够最大受益于氯喹治疗。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对药物抵抗和敏感的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一种叫做ID4的蛋白质水平——当ID4蛋白水平低时,癌细胞对氯喹敏感,具有转移特性;当ID4蛋白水平高,癌细胞对氯喹表现出耐药性,且转移能力减弱。
事实上,ID4已经被应用于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中,即ID4水平越高,患者治疗效果往往越好。研究人员表示,ID4是一个公认的生物标志物。转移性癌细胞表达的ID4水平较低。如果癌细胞对氯喹耐药,ID4水平会上升。
总而言之,ID4水平有望被应用于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性,而且这种转移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溶酶体的作用。患者原发性肿瘤的ID4水平有望用于预测患者对氯喹药物治疗的反应。
自噬过程是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对细胞的存活是至关重要的,随着酵母和其他模式生物中一系列自噬过程分子调控机制的阐明,自噬已经是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热点。尽管肿瘤疾病涉及的生物学机制是错综复杂的,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其分子生物学机理正在被逐渐揭示,而细胞自噬和凋亡又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它们,攻克它们开拓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