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类经病理学诊断为转移性,但通过详细评估未能明确原发灶的恶性肿瘤。
根据相关统计,CUP病例约占全部肿瘤病例的5%-10%,发病率居常见恶性肿瘤第8位,死亡率高居第4位。CUP患者接受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1年生存率为20%,5年生存率仅为4.7%。CUP患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明确肿瘤的组织起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CUP这一传统意义上的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推动尚属空白的CUP诊治领域的学科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陈嘉教授(排名不分先后)共同发起、设立、举办“长三角原发不明恶性肿瘤诊疗论坛”,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次系列论坛的承办方。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2018年5月12日,“第一届长三角原发不明恶性肿瘤诊疗论坛(杭州站)”在美丽的钱江新城杭州洲际酒店成功召开。
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针对原发不明恶性肿瘤的高端学术会议,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临床和病理专家学者参与。出席本次会议的主席团成员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农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南京鼓楼医院叶庆教授等。整场会议学术氛围浓郁,与会专家们针对原发不明恶性肿瘤这一临床痛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为今后长三角地区原发灶不明肿瘤学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席团
会议开幕式上,潘宏铭教授代表大会举办方及主席团致欢迎词,向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潘宏铭教授首先回顾了早在199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团队即对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就此展开了专题研究。
潘宏铭教授指出,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广泛地分布在综合性医院和专科肿瘤医院,成为临床上的痛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地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精确诊断,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分子检测技术在原发不明肿瘤的逐步运用,在医疗机构、科研院校及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针对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的诊断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医紧密结合,让更多的临床专家了解新技术的进展,帮助新技术能够真正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造福广大癌症患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致辞
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清华博士,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代表,向大会主席团及与会专家们汇报了国内首款肿瘤组织起源检测产品 - “Origin-PanCA”基因检测的产业化进程。徐清华博士表示:“来自临床的需求和建议,是技术创新之源,是对产品研发最宝贵的支持。可帮基因依托自身临床背景,与医生开展紧密合作,定位肿瘤精确诊断、精准治疗这一迫切需求,提供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实现让医生有力量,让患者有希望。”
可帮基因董事长、总经理徐清华博士
本次会议采取专题报告加优秀病例,临床结合病理,多亚专科医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的形式。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的临床和病理专家针对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诊治难点、国内外新型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郑宇教授首先作了“原发不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的精彩报告。作为较早关注这一领域的临床专家,郑宇教授在报告中结合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的前期工作,介绍了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国际上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情况。郑宇教授指出:“在美国,已有多基因表达谱检测产品通过FDA的认证,用于原发不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团队也正在与可帮基因团队开展科研合作,验证Origin-PanCA检测用于多原发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我们期待新技术结合临床能够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造福我国的患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郑宇教授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奇峰教授认为:“近年来,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分子检测在原发灶不明肿瘤诊治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体现。” 在题为“肿瘤组织起源基因检测介绍及病例分享”的学术报告中,王奇峰教授从病理学的角度,向与会专家分享了石蜡样本选择、肿瘤成分评估、RNA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宝贵经验。王教授指出:“必须对各个环节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之上,Origin-PanCA检测作为新型的分子诊断工具,对于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奇峰教授专题报告
随着新技术结合临床实践的探索不断深入,临床医生对于将Origin-PanCA应用到各个细分领域,解决疑难病症诊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基因表达谱检测应用于脑转移肿瘤诊断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在题为“ Origin-PanCA检测的临床应用及脑转移肿瘤诊断中的探索”的学术报告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郑玉龙教授结合研究数据指出:“Origin-PanCA检测对于脑转移肿瘤组织起源的诊断价值得到证实,对于原发不明的脑转移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玉龙教授专题报告
鉴于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和研究相对缺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王彩莲教授团队基于文献检索对原发灶不明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在本次会议上由高潺潺医生作“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浅析”研究报告。
报告从CU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CUP的高危因素研究、CUP预后的流行病学数据及基因表达谱技术与CUP预后等多个维度向与会专家做了详细的介绍。高潺潺医生特别指出:“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国家CUP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CUP新发患者数量可能被低估。一些患者因为某些原因,被划归为‘已知原发灶’类别,但其原发灶并未能明确认定,这些未能被正确归入CUP的患者数量,每年在欧洲和美国分别可多达100,000例。”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潺潺医生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主任和罗志国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发起成立了针对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患者的多学科诊治中心。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罗志国教授作“CMUP(Cancer of Multiple and Unknow Primaries,多原发和不明原发恶性肿瘤) MDT运行经验谈”专题报告,同与会专家分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MUP MDT的成功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由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们共同参与诊治,旨在为这一类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合理、科学、最佳的综合治疗服务。诊治中心成立至今,已经为来自海内外的300多位疑难病症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支持,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罗志国教授专题报告
在随后的病例讨论环节,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邵耘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许颖华医生、南京鼓楼医院的聂岭医生分享了各自在临床中遇到的CUP经典病例。Origin-PanCA检测在基因层面所反映的组织起源特征,对于上述病例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大会主席潘宏铭教授、徐农教授、应杰儿教授、叶庆教授针对上述病例组织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做现场精彩点评。
江苏省人民医院邵耘教授病例分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许颖华医生病例分享
南京鼓楼医院的聂岭医生病例分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农教授点评
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点评
南京鼓楼医院叶庆教授点评
为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原发灶不明肿瘤学科建设,帮助患者、造福社会,在大会主席团的带领下,与会专家纷纷献言献策,为长三角地区原发灶不明肿瘤学科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最后,徐农教授代表主席团做会议总结,并期待此次会议在长三角地区开启一个原发社不明恶性肿瘤诊断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农教授
主持讨论环节
浙江省肿瘤医院朱利明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夏国豪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陈凌翔教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中国长三角地区CUP诊断及治疗技术翻开了新的篇章,我们期待在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及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的共同参与下,进一步提升CUP诊断技术,造福患者,惠及社会。
关于可帮
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Canhelp Genomics Co., Ltd)是国内首家专注于肿瘤RNA分子诊断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中国杭州生物医学谷。团队成员来自鲁汶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生物梅里埃、阿斯利康、诺华制药等顶尖研发机构和跨国公司,拥有核心研发能力与丰富行业经验。
自2014年成立以来, 公司以基因表达谱检测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为核心,建立起行业领先的RNA分子诊断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全面加速新一代肿瘤标志物的发现与产业化。公司研发管线聚焦肿瘤无创检查、辅助诊断、预后评估、用药指导等临床迫切需求,致力于开创癌症基因检测的新维度,为医生提供领先的诊断产品和服务,帮助患者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