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中,重点提出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
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医疗机构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应用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新手段,提高诊疗效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
如果你是病患,你可以想象拿只用一个手机,你就完成了挂号、看病、拿药的所有流程,或者通过佩戴特定电子设备,就能随时监控健康信息,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定时提醒健康治疗。
如果你是医生,你可以想象,对着电脑,就能查房,或者根本不需要人工查房;面对患者,电脑系统就能给出你所要的所有信息,并能对治疗给出建议。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有所发展,大多数医疗机构已经初步建成自己的医疗信息系统,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基本搭建完毕。
2017年9月全国首家共享医院落户杭州;2018年1月18日下午,北京海淀航天中心医院的航天专科医联体暨眼科远程门诊正式面向全国开诊,开设远程医疗,破解资源发展不均衡问题。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医疗行业改革的缩影。
但这些还不够,虽然现在各种APP,微医,出现,但“掌上医院”离我们还有点距离。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期待医疗界颠覆性的改变,彻底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