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 | 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听朱德妹老前辈在金城兰州讲学

2017-11-30 08:04 · JYWENBIAO

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魏莲花老师说,朱老师是甘肃临床微生物检验人的导师和朋友,令人尊敬,受人爱戴。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修为,一卷隽永,一份真爱。在老师这个称谓被泛化的今天,真正的师者已经越来越少。上周,有幸在金城兰州听老前辈朱德妹老师讲课,那种久违的学人风范和师者之尊又一次让我动容。

朱老师是应甘肃省人民医院邀请,参加第七届甘肃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工作年会的。那天晚上,朱老师从遥远的申城赶来,从机场到市内时已是华灯初上。我从西安慕名而来,在宾馆附近的小饭馆见到了朱老师,大家围坐在朱老师身边,温馨的像一家人。谈笑间,我得知朱老师已经72岁高龄,退休十多年了,依然坚守在工作一线,每天正常上下班。朱老师说,退休了比上班还忙,我每一次的课件都是自己做的。

朱老师是上海本地人,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1979年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工作。朱老师曾经获英国抗生素化疗协会(BSAC)基金,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微生物系、英国伦敦大学伦敦医学、临床微生物系和英国伯明翰大学临床微生物系进修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机理研究。除了日常科研工作外,朱老师还坚持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撰写专业论文,还要到全国各地讲学。

第二天上午,朱老师早早就来到了会场,和大家一起听课。大会开幕式后是专家讲课,朱老师的课件安排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董亚琳教授后面。大会主持人、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魏莲花老师介绍了朱德妹老师从复旦大学毕业执教,再到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工作经历和科研成就。走上讲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朱老师亲切地向大家问好,她认真而谦虚地说,我的那些介绍都是过去的历史。

朱老师就《耐药性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做了专题讲座。我坐在前排,课件的每一张片子都看得很清楚,重要的地方我都拍了下来。一百多张片子,制作新颖,图文并茂,好多处都用英文做了标注,引用文献也做了特别说明。因为医学家庭出身又在临床工作过,我对药学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方面的内容也很感兴趣,朱老师课件引用的好多数据、规范、观点都是最新版本。朱老师讲课言之凿凿、朴实无华,一如她俭朴的穿着,让人肃然起敬。

讲座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对朱老师的观点高度认可,魏莲花主任代表大会对朱老师表示感谢。她说,朱老师先后六次到兰州讲学,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微生物室2007年加入朱老师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创立的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在朱老师和胡付品老师指导下,甘肃省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魏莲花主任说,朱老师是甘肃临床微生物检验人的导师和朋友,令人尊敬,受人爱戴。

三尺讲台、一介书生,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我们坐着,朱老师站着,她没有喝一滴水,也没有离开过讲台一步。那天的讲座,我认认真真地听到了最后,思绪随着朱老师的讲解,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讲完课已是中午时分,因为赶路,朱老师顾不上吃饭就去了机场。临走前,我给朱老师拍了几张照片作为纪念,我说,朱老师,到上海我一定去看您,她开心地笑了。年迈的朱老师坐上车子的时候,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的眼泪滚了下来。

学高为师、行为世范,那一刻,我想起了樊锦诗老师和冯仁丰老师。樊老师手握扶梯上楼的蹒跚背影,冯老师和听众逐一握手后走上讲台的背影,至今难以忘怀。学人精神、尊者情怀,开风气之先,树后世之典,我知道,他们的背影,是我们民族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