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一项新型的诊断技术。伴随80年代美国Cibo Corning全球第一台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诞生,化学发光市场已经走过了30多年,一如我国体外诊断(IVD)产业的发展历程。
本世纪初,Siemens、Abbott、Beckman、Roche等国外品牌迅速进入并占领中国主流市场,三甲医院为代表的主流市场几乎被全部占领。以RABS四大家族和Diasorin、bioMerieux、Sysmex、J&J为代表的八大国外品牌攫取了中国化学发光市场近90%的份额。据《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蓝皮书》权威数据推算,我国目前IVD市场规模为人民币600亿左右,其中化学反光市场接近200亿,占据整个IVD产业30%的份额。化学发光市场以30%的复合增长率成为中国IVD产业最火爆的细分领域,13亿多人口的中国也是全球化学发光最大的市场。
中国“大检验概念”创立者、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宋海波教授认为,化学发光技术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了免疫检验领域的主体,与之相应的化学发光市场也是IVD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20多家生产企业在化学发光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热烈。
近10年来,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和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承载检验医学实验室管理和检验医学临床应用的检验医学产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化学发光作为检验医学的一项新型诊断技术,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推动了检验医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和IVD产业的繁荣。在生化检验相对饱和的今天,作为免疫检验的重要支撑,化学发光市场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了IVD产业的核心力量。
我国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市场在2010年左右起步,目前在CFDA注册的生产企业已经超过了50家。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贯彻落实,医疗资源将会不断下沉,再加上医联体建设和区域检验中心的整体推进以及检验项目收费标准的调整,中国的化学发光市场将会迎来第二个10年的快速发展。从过去10年的锋芒毕露到未来10年的精彩亮剑,中国的化学发光市场将完成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型发展。在始于产品到终于品牌的过程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占领了品牌制高点,谁能永续创造价值,谁就将笑傲江湖。
面对四大家族RABS一统天下的局面,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产化学发光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还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品牌、技术、服务,还是价值创造,国人的热情有加,光度尚待提高。因此,就现阶段来看,国内化学发光产品的目标市场应该还是二级或以下的广大医疗卫生机构,这将是国货的主战场。相对生化产品而言,化学发光产品因为超长的投资周期、高昂的研发成本和封闭的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肇建于2003年的苏州翊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贸易转型实业的IVD生产企业,近15年来一直在化学发光领域探索和发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2014年3月,翊曼生物创始人张建新董事长在进入IVD行业第20个年头的时候,就化学发光产品在国家级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了战略投资。
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战略资源的张建新董事长对化学发光市场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化学发光市场的进步必须要建立在一个阳光开放的市场基础之上,翊曼生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管理系统,打造一个从研发、生产到OEM并贯通全产业链的智慧生态体系,为广大有志于化学发光产品研发的生产企业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一个共享平台,共同推动中国化学发光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