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意外发现!肠道微生物与“脑部疾病”有关

2017-06-02 09:00 · 陈莫伊

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内的细菌能够影响脑部血管的结构,并可能会产生畸形,从而导致中风或癫痫。


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Endothelial TLR4 and the microbiome drive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中的一种细菌驱动了一种常见脑部疾病的形成。科学家们认为,改变患者体内的微生物组可能会成为这种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具体来说,在这一研究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调查了导致脑海绵状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s)病变背后的机制,发现了与肠道细菌间意外的关联。当细菌被清除时,病变的数量大大减少了。


迷之意外

据NIH的报道描述,原本,发现这一成果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成熟的小鼠模型。这种小鼠在被注射了一种用于诱导基因缺失的药物后,会形成大量的CCMs。然而,奇怪的是,当这些小鼠被重新安置到一个新的设施(facility)中,病变形成的频率降至几乎为零。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Mark L. Kahn教授说:“这完全是一个谜。突然间,我们正常可靠的小鼠模型不再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病变了。有趣的是,我们在人类身上也发现了这种病变形成的变化性。携带相同基因突变的患者常常会有显著不同的病程。”

细菌感染

在调查这种“变化性”是因何而起时,研究人员注意到,“转变环境”后能够继续形成病变的少数小鼠在它们的腹部出现了细菌性脓肿。这种感染最可能是因为腹部药物注射引起的。脓肿中含有革兰氏阴性菌。当在CCM模型动物中故意诱导相似的细菌感染时,约一半的动物产生了显著的CCMs。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Alan T. Tang说:“我们还发现,形成CCMs的小鼠在它们的脾脏处也有脓肿,这意味着,细菌从最初的脓肿部位进入了血液。这表明,细菌通过血液传播与大脑中血管病变形成有关。”


CCM lesions in the human brain - MRIs ofhealthy (left) and a patient with a mutation that increases CCM formation(right). These lesions can cause blood to leak into the tissue.

LPS信号

那么,血液中的细菌是如何影响大脑中血管行为的呢?研究发现,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小鼠仅接受LPS注射,它们也形成了大量的CCMs,类似于细菌感染产生的效果。相反,当将这些小鼠中的LPS受体TLR4删除后,它们则不再能形成CCM病变。研究人员还发现,在人类中,导致TLR4表达增加的基因突变与更大的CCMs形成风险有关。

Kahn教授说:“当我们知道病变的形成可能是由体内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通过LPS信号驱动的,下一个问题是,是否我们能够通过改变体内的细菌来预防病变。

接着,研究人员通过两种途径调查了小鼠体内的细菌(微生物组)变化。一种是,新生的CCM小鼠在正常环境下生长,或者在无菌条件下生长(无菌组);另一种是,这些小鼠被注射了抗生素来重塑它们的微生物组(抗生素组)。结果发现,无菌组和抗生素组的小鼠病变数量显著减少。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影响CCM的形成。

此外,研究还发现,一种特异性阻断TLR4的药物也使病变的形成显著减少了。这种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被检测用于败血症的治疗。基于这项新成果,该药可能具有治疗CCMs的潜能。

未来计划

Kahn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计划继续研究微生物组和CCM形成之间的关联。尽管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人类中能够导致CCMs形成的特定基因突变,但携带相同突变的患者形成的病变大小和数量差异很大。研究小组下一步的目标是,对“患者微生物组不同能够解释病变数量差异”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参考资料:

Study finds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brain disease and gut microbiome

Researchers connect brain blood vessel lesions to intestinal bact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