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以两种小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亲代抚育行为的遗传驱动因素。该研究识别出了12个影响小鼠亲代抚育行为的基因组区域,并证明了荷尔蒙后叶加压素对于其中一种亲代抚育行为——筑洞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的两个物种:拉布拉多白足鼠(紫)和灰背鹿鼠(绿)。Bendesky et al.
就哺乳动物而言,亲代抚育行为在个体、性别和物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小鼠中包括寻回、拥抱、看护和梳理幼崽以及筑洞。但是,人们对于这些行为背后的遗传机制和演化机制仍然知之不多。
两种小鼠和杂交鼠照料子代行为的分布情况。Bendesky et al.
美国哈佛大学的Hopi Hoekstra及同事研究了两种亲缘关系很近的小鼠物种——滥交的拉布拉多白足鼠(Peromyscus maniculatus)和一夫一妻制的灰背鹿鼠(Peromyscus polionotus)。他们表明,这两种小鼠在亲代抚育行为方面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作者利用数量遗传学识别出了12个影响亲代抚育行为的基因组区域,其中8个具有性别特异性效果,这表明雄性和雌性的亲代抚育行为可能独立演化。一些基因组区域似乎对亲代抚育具有广泛影响,而另一些则只影响特定行为,如筑洞。
后叶加压素水平对筑洞行为的影响。Bendesky et al.
作者表明,提高后叶加压素的遗传变化与筑洞减少相关。他们还人工操纵下丘脑内的后叶加压素释放神经元,发现这会改变小鼠筑洞的程度。因此,以上发现揭示了复杂的社会行为(如亲代抚育)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