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介陷阱!赴美就医前“请先咨询美国医生”

2017-01-24 14:20 · haoeyouhz

许多人在得知该事件后,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看法,小编也有些许纳闷,“为什么出国前不直接跟美国医生视频会诊一下?”毕竟互联网时代,跨境医疗已经有了更亲民、更便捷的方式,不一定要出国才能实现。

  作者:好医友

  近期一篇题为《警惕中介陷阱!海外医疗请三思而行》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小编读后触动颇大,惊愕、愤怒之余还有惋惜,因为这一切本是可以避免的。

  事件回顾:

  一个3个月大的宝宝星星,生下来不久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而且是最严重的1型。这个病一直无药可治,直到2016年12月23日美国FDA批准了全球首个治疗SMA的新药Spinraza,顿时让星星妈妈看到了一丝希望,她决定带宝宝去美国治病!但她不懂英文,也不知道怎么去,于是找到了国内非常有名的一家海外医疗服务中介,并最终联系上了一家美国医院。

  但妈妈不知道的是,“中介的翻译隐瞒了关键信息,而且添油加醋,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针对美国医院邮件回复的内容,该中介不仅扭曲了医院原意,而且忽略了所有和费用相关的部分。他们让星星妈妈误以为美国医院已经通过了审核,到美国就能用上新药,星星就会好转。于是,星星妈妈只身一人带着情况日渐不好的星星赶赴美国。

  然而,美国医院这边,以为孩子只是过来做一个评估,看能不能接收进行治疗,并没有做治疗的任何准备。更糟糕的是,孩子在越洋飞机上情况很不好,一下飞机就被送往急诊室抢救。而接下来美国医生的评估,更让星星妈妈崩溃,医生表示孩子由于肌肉衰竭已经较严重了,用这个药的预期并不好,不推荐使用。关键是,即便可用也用不起啊,这个新药的价格是12.5万美元(接近100万人民币)一针!第一年要6针,如果有效果,后面每年要3针,而且不能停,需要长期打。

  星星妈妈终于意识到,这一趟完全就是中介挖的坑,如果出国前就知道药物的价格,知道医院邮件的原义,她们完全会重新衡量赴美的必要性,但由于中介的利欲熏心,刻意扭曲和隐瞒信息,让原本可以享受最后一点亲子时光的家庭,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孩子病情恶化,还无法回国,在重症监护室,一天光住院费就不下5000美金,更别说用的药和呼吸机了。

  行业分析:

  许多人在得知该事件后,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看法,小编也有些许纳闷,“为什么出国前不直接跟美国医生视频会诊一下?”毕竟互联网时代,跨境医疗已经有了更亲民、更便捷的方式,不一定要出国才能实现。然而,想必是救子心切和对中介的盲目信任,才使得当事人没有做更多的考量和选择。

  但对于越来越多意向赴美就医的患者而言,通过中介联系美国医院国际部的传统跨境医疗模式,显然存在无法逾越的弊端,比如,繁琐的预约流程会大大降低治疗的时效性;长途海外跋涉考验病人体力的同时也缺少便利性;出国前对疾病情况的判断偏差以及与海外医生的空白连接都可能影响治疗的准确性;回国后,后续医疗服务如何实施没有着落,而这直接关系到前期治疗效果的延续性;至于高昂的出国费用更使得患者家庭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相比之下,以“好医友美国卫星诊所”为代表的“互联网+跨境医疗”模式,则显得更为便利和亲民,目前这一模式已经进入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30多家综合三甲医院、高端医学中心、国际健管机构,患者通过当地“好医友美国卫星诊所”所在医院即可预约相关领域的美国医生,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因为有专业的医疗翻译,语言沟通不是问题,更关键的是在一些难懂的医学术语、报告的解读、治疗的细节说明、治疗方案讨论等方面,都有中方医生全程帮助你消化理解,与美国医生高效沟通。而后续的治疗,如果无需出国,那么院方医生就可结合美国医生的第二诊疗意见就地为你实施治疗,治疗过程中若遇到问题,还可再次通过卫星诊所远程反馈给美国医生,沟通调整方案。而对于国内技术还达不到的疗法,则可由美国医生协助转诊至美国医院接受治疗。

图示:2016年3月厦门晚报对好医友卫星诊所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回看星星妈妈的遭遇,小编感慨,如果星星一家能在赴美前先与美国医生建立直接联系就好了,通过这种远程视频会诊的方式,让美国医生先帮星星看病,评估当下病情是否适用那个新药,或者有无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如何、费用预估等,再做是否赴美的打算。但伤害已经造成,损失已无法挽回,只期盼中美远程看诊方式能够进入更多的医院,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了解到,使用到,真正便利于民,降低出国看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