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发病与基因的关系、癌基因和遗传的关系,一直都是世界癌症研究领域的“高、精、尖”项目。人类的基因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也决定了人类癌症的生成、发展和转移,以及耐药性。很多年前,科学家就研究明确细胞DNA的损伤恶变,又称为突变,这个突变会引发癌症,这个过程就是癌变过程。
癌症发生机理的N种理论中,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基因突变学说,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和支撑,就是取得重大进展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英、美、德、日等国家的基因研究中心共同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2005年宣布:全部染色体的序列已由各国科学家共同破译完成,完成了人类基因图谱。这不仅标志着人类基因组项目的分析、测序工作已全部完成,也是人类基因研究的重大突破。耗资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启动人类基因组工程最初源于人类肿瘤计划的失败。80年代,美国科学家试图用传统医学方法解开肿瘤之谜,发现肿瘤的形成都与基因有关。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让人们看到了征服癌症的曙光,不少传媒欢欣鼓舞地宣布: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彻底攻克癌症。
可惜的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被媒体攻克的同时,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行进在上升的通道之中――“愿望很美满,可是现实很骨感”。
科学家们都知道人体内存在着癌基因,但癌基因在人类基因组的哪个部分,还没有办法搞清楚。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癌基因,引发不同的癌症种类;同一个癌症,也是由不止一个的癌基因启动。但哪些癌基因引发哪些癌症,也没有办法知道。
癌症的根在基因,但基因如同浩瀚的大海,癌症的根“癌基因“到底在哪里?就犹如大海捞针,大概的方向有了,但是准确的位置,真的还没有,能够确定的,一个也还没有。
——摘自张华教授著《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