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这些“野蛮”的原始医疗方法竟沿用至今!

2016-08-10 06:00 ·

有许多年代悠久的医疗方法至今仍在沿用。这些土方子在21世纪的今天听上去十分原始甚至“野蛮”,但是这些方法其实有一定科学依据。本文将列举8个至今仍在沿用的土方子疗法,告诉你为什么医生至今仍在使用它们,以及这些疗法的潜在风险。

人们常说时尚是一个轮回,过去流行的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待时机成熟后又再次散发出迷人的芬芳。但是,这种规律在医药领域可能并不适用。医疗永远在努力寻求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人类健康。

不过,也有例外,一些年代悠久的医疗方法至今仍在沿用。这些土方子在21世纪的今天听上去十分原始甚至“野蛮”,但是科学研究表明它们确实有效,并且还合法用于医药领域。

本文将列举8个至今仍在沿用的原始医疗方法,告诉你为什么医生至今仍在使用它们,以及这些疗法的潜在风险。

蜂毒疗法:以活蜜蜂蛰刺器官为针具,将蜂毒液注入人体,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蜂毒疗法。据说,古希腊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认为蜂毒有医药价值,它可以缓解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疾病。这种疗法的科学依据可能是因为蜂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蜂毒肽的化学物质。根据2016年发表于Molecules上的一篇研究表明,蜂毒肽具有抗炎作用。

尽管蜂毒疗法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炎疼痛及肿胀,还能预防多发性硬化病人的疲乏感、残疾及病情复发。但是蜂毒疗法对这两种疾病的效果仍然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同时,FDA也未批准此疗法。

此外,这种疗法还有一定风险,韩国研究人员在2015年发表于PLOS ONE上的文章就总结了蜂毒对人的副作用。对蜂毒过敏的人轻则出现皮肤反应或被蛰处疼痛,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蛆虫疗法愈合伤口:对你没看错,这个疗法就是用苍蝇宝宝来啃食溃烂伤口。在过去,军医发现如果苍蝇在那些伤兵的伤口上产卵,那士兵们就会痊愈得更快。1928年,约翰霍普金斯的医师发明了一种培养医用蛆虫的方法,并确保它们在用于治疗前无菌。

这些饥渴的小东西分泌的消化酶可以溶解伤口的死亡及被感染的组织,这种过程在外科中被称为清创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蛆虫疗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逐渐被弃用,但在21世纪又逐渐兴起,用于那些耐药菌和难处理的伤口的治疗。

2004 年,蛆虫成为第一个通过FDA审批的作为医疗器械用于清创伤口的活体动物。用于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烂、褥疮、慢性腿部溃疡、术后伤口和机型烧伤。

不过,要接受让苍蝇宝宝来给你舔伤口恐怕需要极其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怕大家对萌哒哒的苍蝇宝宝感到不适小编贴心地打码,奉劝各位没事千万别搜蛆虫疗法的图片

医用水蛭治疗静脉充血:水蛭别名蚂蟥,是一种原始的蠕虫,它们身体前、后端吸盘可以让它们紧紧地吸住宿主,牙齿干净利索的切开皮肤,进行吸血。水蛭的这种特点使它们可以被用来进行需要“放血”的治疗。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水蛭就开始被用来治病。《神农本草经》中记录,“蚂蝗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

FDA已批准将医疗水蛭用于治疗静脉充血。静脉充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机体内的器官或组织内血液淤积造成。静脉淤血通常发生在断肢再植手术之后。水蛭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取手术部位大量的血液,从而使氧可以更快地到达该部位。此外,水蛭在吸血过程中所释放的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水蛭素能够阻止血液凝固。

水蛭疗法最主要的风险是贫血或者过多的铁元素丢失,同时被叮咬的部位也可能出现感染。


血色病的放血疗法:当今放血疗法的最普遍应用是治疗血色病。血色病是因为铁负荷过多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疾病。由于肠道铁吸收的不适当增加,使得过多的铁聚集于肝脏、心脏和胰腺等实质性细胞中,对组织器官产生毒性影响。为了除去身体过多的铁元素不得不采用放血的治疗方法。

医生每周或每两周给病人取一品托甚至更多的血液,持续几个月或更久。最终使病人的铁蛋白降至正常水平。

在18世纪的欧洲,放血疗法风靡一时,人们通过除去“多余”的血来治疗炎症、失血、发热等各种疾病。那时候医生给病人放血是用本文前面提到的水蛭(Leech),结果到后来Leech这个词甚至成了医生的代称。

用放血疗法治疗血色病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感到疲乏,如果放血太多还会导致贫血,此外还有感染的风险。


电惊厥疗法治疗严重抑郁症:这项疗法在古代显然是没有的,它在上世纪30年代晚期才出现,并在一年后引进美国。电惊厥疗法(ECT)将电极植入大脑或置于头皮上,使电流通过大脑并引起癫痫样抽搐,也被简称为休克治疗。

电惊厥疗法在文艺作品中常常作为一种野蛮、原始、不人道的治疗方法出现,多是受到1975年的电影《飞越疯人院》的影响。

即便是如今这种疗法还在使用,但仍然有很多人都很害怕它。现代医学中,ECT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这种严重的抑郁症不能被药物或其他治疗改善。

和过去相对凶残的治疗方式不同,如今的ECT使用麻醉剂,治疗方案通常是每周三次,持续三至四周。这种治疗会影响大脑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细胞,并能致使情绪、睡眠和食欲发生变化。

ECT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失忆、神志不清、头痛和恶心。


现代前脑叶白质切除术治疗强迫症:诺贝尔奖如果有什么黑历史,那一定是194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明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葡萄牙医师António Egas Moniz。这项极具争议性的技术曾被用于治疗多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在上世纪30年代末风靡一时并一直沿用到50年代中期。

在前脑叶白质切除术中,医生在病人的头骨上钻一个小洞,目的是为了切断大脑中与额叶连接的神经纤维。其中,大脑额叶控制着思考及其他脑区。前面提及的电影《飞越疯人院》的主人公就因此手术变成了白痴。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脑叶切除术已不再被需要。

如今,新的一些精神外科学治疗方法在医院实行,尽管它们可能像前脑叶白质切除术一样饱受争议。但这些脑外科手术可比过去精确的多。扣带回切断术就是其中一种,它被用于治疗强迫症,医生摧毁少部分被认为过度激活的脑组织。


环钻术:环钻术即头部穿孔术,是已知最古老的外科手术,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这种手术在患者的头骨上钻一个洞。在古代,人们认为疼痛和疾病都是由恶魔引起,在脑袋上钻个孔大概有助于“恶魔出逃”。(古人你们脑洞这么大还需要开脑洞吗!?)这种方法被用来治疗严重头痛、癫痫、抽搐,头部损伤及感染。

不过,今天神经外科医生使用环钻术的理由可大不相同了。他们在颅骨上钻个小孔(并不接触大脑本身)用来处理车祸等外伤造成的颅内出血。此外,头部穿孔也被用于脑损伤及中风引起的硬脑膜下血肿,缓解颅内压升高等等。

这项手术的副作用包括可能出现脑损伤,以及外科手术的常见风险,如出血和感染。


从黄龙汤到粪便移植:从用粪便灌溉农作物到粪便入药。要问谁能把“屎”用的这么溜,估计没人比得上我们的老祖宗了。什么“粪便移植”,那都是我们祖宗玩儿剩下的。

东晋时期(公元300~400年)的医药家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16世纪,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口服粪水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这些方法其实可能就是早期的粪便微生物移植。

到了今日,粪便移植也被称为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疗法。患者们已经不需要鼓起勇气干下这碗黄龙汤。而是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移植到患者体内。通过灌肠或者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胃及小肠来给他们输送粪便,从而引入健康的菌群并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粪便移植可用于治疗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iff)感染,这种细菌感染可能危及生命。尽管在粪便移植三个月后他们的肠道菌群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患者在几天内症状就会好转。


备注:本文编译自LiveScience网站,原标题:“10 'Barbaric' Medical Treatments That Are Still Used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