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库
小编在之前关于艾滋病的多篇文章中都曾提到过“HIV病毒库”这一概念,它是艾滋病至今难以治愈的根源之一。
部分入侵人体的艾滋病毒会将遗传物质整合至宿主细胞中,形成“病毒库”。这些休眠状态的前病毒不会释放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靶向的化学信号,从而避免了药物攻击。但是,一旦它们“苏醒”,则会重新复制、感染免疫细胞。
所以,如何清除潜伏有病毒的宿主细胞一直是科学家努力在攻克的难题。它也是治愈艾滋病的必经之路。除了研发能精准识别并靶向病毒库的药物之外,我们还需要找到精准测量病毒库容量的方法。这就类似于提前摸清楚“敌军”兵力一样,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派出去的兵力是否足够。
超90%的前病毒存在缺陷,不具备感染能力
如何准确衡量“敌情”?来自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近期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即便很早接受ART药物治疗,病毒库中大多数前病毒都存在基因缺陷!
这种比例高达90%以上。这些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存在突变的前病毒并不具备感染能力。所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家、传染病科医生Robert Siliciano医学博士认为,检测病毒库容量应该去除这些缺陷前病毒。这意味着,用于测量病毒性质的传统方法并不适用。
改写过去的认知,寻求新的检测方法
为了检测致力于清除潜伏病毒库药物的有效性,科学家通常会比对治疗前和治疗后前病毒在体内的水平变化。多数情况下,他们利用PCR技术对病毒基因进行定量分析。但是这种传统办法并不能将缺陷病毒排除在外。
然而直到现在,大多数科学家不认为这是问题。很多人认为,HIV病毒感染后即刻形成的初期病毒库,都拥有完整的基因组。所以他们相信,在接受药物治疗初期,通过PCR检测到的病毒都是有能力造成感染的病毒。但是停止用药后,多数前病毒存在缺陷,所以他们认为,病毒产物定量分析(QVOA)是测量病毒库容量的最佳方法。
事实真是如此吗?Siliciano团队提出不一样的结论。他们选取了19名艾滋病患者(ART治疗至少8个月),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对病毒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结果会高估潜伏病毒的量,且倍数高达188倍,而QVOA的结果却相反,低估27倍。
总结而言,最新研究揭示:病毒库中缺陷病毒的数量远远多于我们最初的认知,且这些缺陷前病毒在感染之初就已经存在。
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我们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库,更好地理解和分析PCR、QVOA检测结果。
备注:文章参考自“Dormant copies of HIV mostly defective, new study sh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