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困会给人很多局限,包括物质上的匮乏以及精神上的贫瘠。营养不良、自卑内向、精神紧张、免疫力弱……诸如此类的压力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不少学术研究针对贫困展开,多证明其对身体健康具有消极作用。普林顿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 Dan Notterman团队曾证实,成长于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端粒长度会相对较短。(文献)
5月24日,来自于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文章,论述贫困环境长大的孩子患精神类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DNA结构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研究人员发现,与决策、认知、压力相关的大脑区域会因为长期贫困而发生变化。
相比于其他人,贫困儿童更易患精神类疾病?
该研究由杜克大学神经学家Ahmad Hariri带头完成。Hariri教授一直怀疑,持续成长于贫困压力中会对青少年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从表观遗传学入手,他带领团队通过探究大脑中与抑郁症有关的特殊基因——SLC6A4基因的甲基化模式验证这一推测。
已有研究证实,DNA甲基化与发育及多种疾病有关联,且会遗传给下一代,包括吸烟、压力、污染等多种外界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SLC6A4基因与抑郁症有关,其编译的蛋白质被证实负责将大脑关键信号分子5-羟色胺运输至神经元。而5-羟色胺受体则是许多抗抑郁症药物的作用靶标。
Hariri团队选取183名年龄在11-15岁的白人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他们的血液样本,同时测试他们的抑郁指标。研究人员通过让受试对象观看恐怖的图片,通过扫描成像仪器记录大脑活动,以此评估孩子对压力的反应情况。研究持续了3年,工作人员定期重复该试验。
针对每个孩子,研究人员比较了他们大脑活动的变化,以及SLC6A4基因的甲基化变化。结果显示,在贫困中成长的孩子其SLC6A4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的程度更高。这可能会抑制大脑中5-羟色胺转运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为抑郁埋下可能。同时,这些孩子的杏仁核也会相对更活跃,而且有抑郁症家史的孩子更易出现抑郁症状。
相对于其他同龄且出生于小康或者富裕的孩子而言,贫困儿童认知能力出现问题、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较高,例如抑郁症等等。此外,部分差异会反映在大脑结构中,且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这意味着胎儿时期这种压力因素就已经开始产生影响。(文献)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儿童心理学家Seth Pollak表示,这一最新研究的亮点在于它研究了长时间压力环境对大脑的影响,这与瞬时间的严重创伤有很大差别。但是Pollak强调,该研究的样本量很小,并不足以理解遗传学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互作。更何况,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人对于贫困的反应和态度是不同的。
备注:文章编译、整理自Nature News。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