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牛人裴端卿【开讲啦】谈延缓衰老,4次登上央视都说了什么?

2016-03-22 07:00 · 陈莫伊

继1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做客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栏目之后,3月19日,首届国家中长期规划“干细胞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成了又一位登上该栏目的生命科学领域嘉宾。



图片来源央视网

继1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做客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栏目之后,3月19日,首届国家中长期规划“干细胞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成了又一位登上该栏目的生命科学领域嘉宾。以下是演讲中部分内容:

谈细胞

我第一次听到细胞这个词,是别人评论我时说,他可能有一些音乐细胞。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在我脑海里消失,我一直在问自己,我是不是有音乐细胞,除了音乐细胞外,我还有没有别的细胞。事实上,科学家目前也不知道人体准确的有多少个细胞,据推算大概有几十万亿个细胞,而这几十万亿的细胞都是来源一个细胞——受精卵。

谈长生不老

刚出生的时候这些所有的细胞都是非常完美的,但出生之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这些细胞会逐渐失去它的功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衰老。如果说,除疾病之外,我们能够一直让细胞保持一个完美的健康的状态,人就会长生不老,也就是《西游记》中所说的,“成精”了。然而,事实上,我们很难达成长生不老。

谈再生器官

自人类能够研究细胞命运以来,特别是干细胞技术产生之后,科学界产生了一系列的遐想。比如,当我们每一个人发育到某一阶段的时候,他可能所有的器官组织都是好的,可能就是心脏、肝脏或者肾脏稍微功能差一些。但这些功能变差以后,可能会导致其它组织跟着一起衰竭。我们想,如果他某一个脏器快受到损伤,或者失去功能时,我们为他换上新的脏器,可能会让他的生命再多延长一段时间。我们人类现在理想的寿命可能是100岁左右,新的技术将来可能会让我们活到120岁,甚至150岁。

谈“从尿液,到再生牙、再生神经元”

人体的尿液中含有非常健康的细胞,这些细胞经过重编程之后能够将其命运逆转到受精以后五到六天的状态,具有产生我们人体所有的组织细胞与器官的潜能,包括皮肤、心脏、血管、神经等。未来如果研究成熟,均可能重新植回到人体内,替代已丧失功能的组织器官。

然而,由于目前我们还并未掌握器官形成的基本规律,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合适的载体来进行着方面的研究,因此真正想产生肾脏、肝脏、心脏等是十分困难的。目前,我们在实验室中用干细胞作一个比较简单的、大家每天都会用的牙齿研究。我们将多能干细胞加入诱导因子形成了完美的上皮细胞,再将上皮细胞与小鼠胚胎的牙间质细胞结合,放入小鼠的肾脏内培育,三周后,形成了成牙。尽管这颗牙的硬度只有正常牙齿的三分之一,但它具有人的染色体基因,符合人类牙齿的正常结构。再生牙的成功使多能干细胞的重塑有了更多的可能。我们想借此寻找细胞命运调控整个牙齿形成的具体规律。因为所有这些器官产生的基本规则,至少我认为可能是非常非常类似的。

事实上,我认为我们在神经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影响更大。尿液细胞产生的神经元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当人活到60岁、70岁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最终会患上老年痴呆症。我们的想法是将有可能患老年痴呆的人的尿液收集起来,诱导形成神经干细胞。未来,在有早期的老年痴呆症状时,我们可以植入经重编程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由于细胞都是来自自身的尿液,所有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谈干细胞工业生产

这方面的研究离应用已经非常非常近了。最近我们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的生产工厂,生产出细胞之后准备进入临床试验,验证能否用于疾病治疗。从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细胞,到后来选择对细胞命运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我已待了三十多年。目前,我们所研究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最终,我希望我们的团队与世界科学家一起合作,能够通过细胞命运调控这样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最后能够达到产生病人需要细胞、组织乃至器官,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


现场对话和问答花絮

“种瓜得豆”正是科研的魅力

在与主持人的对话中,裴端卿表示,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会带来一些惊喜,本来是想“种瓜”,结果种出了“豆”,做出来的结果跟想象的完成不一样,这预示着仍有没发现的理论和规律。科学有它的必然性,但偶然性也是发展中很重要的元素。

现实版的“生化危机”会出现吗?

现场有青年代表提问是否科学研究会带来“生化危机”,裴端卿说:“尽管我们看的科幻片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你要对人类有信心。我们发明了原子弹,但也只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用过。在这样的场合讨论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我觉得我们国家关于这方面的讨论还稍微少一些;在西方社会,每当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就会引发全社会的讨论。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基因编辑的大会,美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的组织代表共同探讨这些技术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我很自信,人类有这样的智慧管理好自己。”

是否建议进入生命科学领域?

裴端卿:“21世纪肯定是生物的世纪。基因组技术、干细胞技术及基因编辑技术等都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技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社会里,生命科学占了很大一块,因为我们对人健康的需求是刚性的。生物经济起飞肯定是必然的,这可以出华尔街对新上市的几家生物技术公司的估值可以看出。生命科学是非常广阔的科学,在美国很多的研发投入中大概一半投到了生命科学领域。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如果对生命科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这其实对于人生来说,包括对健康的理解不会有太多的坏处。”


其它三次央视报道

获评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裴端卿相关内容从00:45:14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这是2016年裴端卿第二次登上央视。1月14日,“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正式揭晓,名单中生物医学领域占3席,其中包括了裴端卿研究员,颁奖典礼于1月16日在CCTV-10播出。

入选理由:裴端卿和他的科研团队创造性地找到了可工厂化生产的“万能细胞”,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全新的干细胞诱导因子,让世界都真切地看到了器官再生的美好愿景。

CCTV 13《领航科技 创新中国》专栏首位嘉宾

2015年5月21日,央视CCTV 13新闻联播推出《领航科技 创新中国》专栏,讲诉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创新创业、报效祖国的精彩故事,首期嘉宾就是裴端卿研究员。

报道称,裴端卿是我国多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家,全球率先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得成型器官的科学家。2004年,裴端卿回国加入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经过十年多的发展,由他主导的多能干细胞项目已经汇聚了国内外大批科学家。裴端卿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七十多篇论文,并两次登上《Cell Stem Cell》杂志封面文章。

CCTV13系列报道——首席科学家

事实上,去年2月,CCTV13系列报道首席科学家也曾报道过裴端卿研究员。2002年已经在美国成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荣誉的裴端卿作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被引进回国,筹建清华大学生物实验室,后来受邀进入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的需要,他放弃了此前擅长的研究领域,投入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础研究,最终裴端卿带领团队选择了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

他说:“我们在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投入较多,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新领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只要我们找准一些新的生长点,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

特别备注:本文根据央视多次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