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去年开始转型干细胞的南华生物收到了深交所猴年发出的首张“关注函”。这一切要从该公司“缩水”3.1亿的定增说起。
赛迪传媒(*ST传媒,南华生物前身)1992年上市,经历了A股市场的风风雨雨,近几年却陷入了业绩持续低迷。为了摆脱困境,公司决定增加新的业务。
跨年定增案最终迎来“终止命运”
2015年1月28日,停牌近10个月的*ST传媒公布了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计划募集资金6.03亿元,投向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储存库项目、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公司证券简称自去年3月31日起变更为“南华生物”。
2015年11月6日,公司收到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153133号),证监会依法对公司提交的非公开发行股票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
2016年1月6日,南华生物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进行了审查,要求公司就有关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和解释,并在30日内向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审查部门提交书面回复意见。
由于《反馈意见》部分问题的落实涉及相关中介机构的核查工作,需要准备的文件较多,工作量较大,经与相关中介机构审慎协商,公司于2016年1月4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延期回复《反馈意见》的申请。公司申请延期至2016年2月9日之前对《反馈意见》做出回复。
2月5日,这项跨年定增预案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份“终止公告”。公司表示,南华生物于2016年2月5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临时会议、第九届监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终止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的议案》。公司决定终止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并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撤回该次非公开发行申请文件。南华生物表示,终止原因是考虑到目前宏观环境、资本市场整体情况等诸多因素。
2016定增预案缩水3.1亿
有趣的是,2015定增被终止的同时,南华生物发布了《2016年非公开发行方案及相关议案》,公司拟向不超过十名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5000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向干细胞储存库项目、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
南华生物表示,公司现有出版传媒业务受行业整体影响,近几年业务规模持续下滑,急需开拓新业务。公司干细胞储存库项目建成以后,将以湖南为依托,辐射全国,开展干细胞的储存业务,项目建成以后,将形成超过 150 份/天的干细胞处理能力。
截至2015 年9月30 日,公司总资产11,081.81 万元,净资产-351.19 万元,2015 年1-9 月营业收入1,031.85 万元,净利润为-1,053.91 万元,资产负债率高 达 103.17%,财务风险较高,持续经营能力急需改善。
与2015年定增预案相比,2016年定增预案募资总额缩水超过50%;发行价格由6.35元/股调整为股票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由 9500 万股调整为不超过 5000万股;定增拟认购对象也由陆敏等8名特定机构变为不超过10位的合格投资者。
不变的是募投项目仍然锁定为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储存库和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中心两个项目,但核心募投项目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储存库中,干细胞及免疫细胞处理能力从320 份/天下降为150 份/天。
缘何收到深交所猴年首张关注函?
对于这份定增案,深交所在2月16日发出的关注函中指出,原方案已经于2015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此次终止原方案,仅经过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请公司说明审议程序是否充分,并请保荐机构及券商核查并发表意见。
深交所还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并披露终止原方案并推进新方案的原因和新旧方案的差异情况对比表,并说明此次新方案的筹划过程,以及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是否存在泄露该信息,或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情形。
《上海证券报》记者致电南华生物获悉,对于市场质疑终止定增与公司去年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关联性,南华生物有关人士予以否认并称,公司董事会最初审议2015年定增预案是“有条件”的,即若立案调查时间超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董事会决议之日起12个月,或若本次立案调查可能的处罚造成公司不满足非公开发行条件的不利因素在本次非公开发行董事会决议之日起12个月内无法消除,公司董事会将不再提请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相关事项。
而对于深交所对新方案筹划过程等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形,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根据交易所要求进行核查并做相关说明,暂时不便透露进展。
备注:本文综合自南华生物公告、深交所,部分内容参考自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祁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