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体干细胞一直被怀疑保有发育偏好(Developmental Preferences),例如,最初来源于皮肤的干细胞会偏向于再次发育成皮肤细胞,这一猜测同样包含了血细胞和其它类型细胞。尽管这一细胞水平的发育偏好被定义为了表观遗传学记忆(epigenetic memory),但是是否这一现象真的存在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月14日,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 》上的一项研究中,Helsinki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全面的分析方法对来源于皮肤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和来源于血液的iPSCs的特性进行了比较。除了基因表达外,他们研究了干细胞的DNA甲基化、自发以及诱导的分化能力。多项不同的结果表明,当干细胞完成重编程后,原始细胞类型不会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解释说,之所以选择成纤维细胞和血细胞是因为这些组织是生物银行中最实用。其中,血细胞是特别有用的生物银行材料,因为采集血样是非常简单的过程,在常规诊断和治疗中就可以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同一个供体的iPSC细胞系之间高度相似。然而,遗传变异会影响重编程细胞中供体特异性的表达和甲基化谱,最终导致了iPSC细胞系产生了不同的功能特性。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是,供体基因型决定了干细胞的分化行为。
事实上,研究人员强调称,决定iPSC细胞系性质的因素中,供体变化的影响远超出细胞来源特异性的差异。这些结果对生物银行的构建有着直接的、实用的相关性。作者称,基于遗传变异对iPSC分化的影响,生物银行应该拥有大量捐赠者的细胞。Helsinki大学的Timo Otonkoski教授说:“很明显来源不同细胞类型的多能干细胞是‘平等’的。”
推荐阅读
Adult Stem Cell Potential Varies Person to Person, Not Organ to Or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