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寒风刺骨。
北京丰台,307医院,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名身材魁梧的军医步履匆匆,快步走向门诊大楼,走近候诊的病人。
“让万千患者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每天,这个信念都会在他心中升腾。春去秋来,寒来暑往,31年来,他和团队把许多白血病患者拉出人生绝境,使他们的家庭重拾幸福……
2015年1月,他代表团队登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领取造血干细胞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为他记一等功。
他,就是全军造血干细胞研究所所长、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陈虎。
有一种信念坚如磐石——
“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快、稳、准!
陈虎的骨髓移植手术,被同行誉为经典。在他精巧游走的手术刀下,一个又一个白血病患者跨过重生之门!
白血病,俗称血癌,属于恶性肿瘤,曾是全球公认的不治之症。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患者4到6万,其中50%是儿童。
1984年7月,22岁的陈虎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307医院工作。那一年,电视剧《血疑》在中国播出。剧中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深深牵动了他的心。
当时,白血病是绝症,治愈率几乎为零。作为医生,这样的现实令陈虎倍感煎熬。
登高四望,满目空白;从零起步,筚路蓝缕。他暗下决心,向医学高峰发起一次次冲锋——
从中国第一例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中国第一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移植;从中国第一例骨髓移植治疗红斑狼疮,到中国第一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翻开陈虎的履历,像这样的“领先”“纪录”“奇迹”不胜枚举。
“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31年来,陈虎始终坚守这样的信念,精心救治每一名白血病患者。在陈虎带领下,团队攻克一项项医学难题,推动着我国干细胞移植技术取得一次次重大突破。
那年,307医院收治了一名15岁的白血病患者,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陈虎想方设法,最终在台湾慈济骨髓库找到适合的骨髓。然而,当时两岸尚没有骨髓捐献的先例。
为了挽救年轻患者的生命,陈虎多方奔走,最终促成了海峡两岸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实施国内首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截至目前,两岸间造血干细胞捐赠已近千例。
那年,100位接受过骨髓移植的白血病康复患者重返307医院。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8岁。
“你们能够健康生活,就是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最大鼓励!”面对重获新生的患者,陈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2015年夏,经过对9岁女童王樱学术后观察,307医院对外宣布,由陈虎团队开展的世界首例胎盘造血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成功。这种新的治疗方式,给更多血液病患者带来痊愈的希望。
有一种情感至真至纯——
“处方权里有良心,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找陈虎看病的患者,大多是重症病人。
那一次,陈虎落泪了。
一位白血病患者家境贫困,准备放弃治疗。病人绝望的眼神,家属悲痛的表情,深深刺痛了陈虎的心扉:“作为一名军医,我真不想让这样的场景再现。”在他的努力下,医院为这名患者免费进行了治疗。
“病人能把生命托付给你,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我们当医生的,可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在陈虎看来,关爱是对病人的一剂“好药方”。
一双慈目,一脸和善……每天巡查病房,陈虎标志性的“表情名片”,让造血干细胞移植科的每一位患者如沐春风。
“一个人得了白血病是多么不幸。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都能给他战胜疾病的信心。”陈虎说。
“高超的医术能治病,和煦的笑容能暖心。”307医院领导说,笑容的背后,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操守的背后,是一颗真挚的爱心。
那年,一位驻守海岛的边防战士带着为数不多的钱,来北京请陈虎给他妹妹治疗白血病。虽然连骨髓配型的钱都不够,但陈虎还是想方设法,最终让患者完成了治疗。
那年,武警战士董庆东在307医院成功治愈白血病。当时,董庆东不知道,除了按政策下拨的医药费,其他费用都是在陈虎积极协调下由医院垫付的。
“处方权里有良心。病人连着家庭,家庭连着社会,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基于这样的救治理念,在307医院,陈虎所在科室的药费比始终是较低的。
陈虎给科室全体医生严格规定——开“阳光处方”,动“阳光手术”,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其他医院一般需要不菲的手术费用,在陈虎团队的“精打细算”中,有的患者花费10万元以内,就能完成治疗。
从一份200多位白血病患者的住院费用清单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龙海伟,2007年4月进行异体移植手术,花费6.35万元;
高秀琴,2008年4月进行异体移植手术,花费6.89万元;
姚建民,2008年10月进行异体移植手术,花费4.23万元;
张江日,2011年9月进行异体移植手术,花费8.49万元;
吴郭旺,2012年6月进行异体移植手术,花费9.67万元……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这8个字,既是陈虎对患者的郑重承诺,更是他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有一种担当历久弥坚——
“让每一名白血病患者摆脱死神的纠缠,点燃重生的希望”
陈虎的书架上,珍藏着一本书——《生死记忆》。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丁宝城,一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尽管已过去14年,在丁宝城的记忆中,那次与死神的博弈,依旧刻骨铭心。
身体痊愈后,丁宝城手捧自己的作品找到陈虎,动情地说:“患病那年我55岁。正当我陷入绝望之际,是您为我实施了骨髓移植,挽救了我的生命。我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就是想告诉病友,白血病并不可怕,科学、勇气、信心是战胜病魔的3剂良方。”
听闻治愈患者的肺腑之言,陈虎倍感欣慰。“让每一名白血病患者摆脱死神的纠缠,点燃重生的希望。”这个目标,是他和团队矢志追逐的梦想。
“视科学为信仰,待病患秉初心。”提起陈虎的“耐心、爱心、细心”,护士长侯彩研深有感触——
即使移植方案已经无误,手术前一天,陈虎还会与负责手术各个环节的医生再次确认。第二天手术结束,他还要第一时间召集大家进行病理分析。
“暗藏病情的信息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总能在复杂的病历中抓到要害,给出有效的治疗办法!”侯彩研说。
那年,正在大学读书的花季少女玲玲,被确诊为白血病。来到307医院后,在陈虎精心诊治下,玲玲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今,玲玲不仅成为电视台主持人,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那年,一位病愈30年患者的父母辗转找到陈虎,动情地说:“我们这次来北京不是为了旅游,就是想看看孩子的救命恩人……”
“事业这片天,不是一个人的天,而是一个团队的积累、传承和协作。”陈虎说,“荣誉属于团队。正是团队里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呕心沥血,奋力攻关。如今,陈虎科研团队已从早期的移植组,发展为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并成为代表国内领先水平的造血干细胞研究所。
迄今为止,陈虎科研团队已为成千上万白血病患者实施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其中65%的患者得到了根治。
农民、工人、教师……很多陈虎救治的患者,成了他的朋友。科室内原本用来查找不足的“意见墙”,如今变成了患者表达心声的“感谢墙”……
然而,陈虎说:“我们的梦想并没有实现!要看到,仍然有35%的病人可能因为各种并发症失去生命。目前,我们的团队正在进行克服并发症的各项研究,而且曙光已经初现!”
“破译生死密码,创造生命奇迹,我们任重道远,责任在肩……”说这话的时候,陈虎语调不高,却字字铿锵。
大医精诚,一诺如山!这句话,道出的是一名医者对医魂的深刻理解——用使命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