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嘴唇”基因突变全揭秘,推动肺动脉高压精准诊疗!

2015-12-04 15:30 · haoeyouhz

蓝嘴唇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标志,一种被称为心肺血管系统“癌症”的疾病,致残致死率极高。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详细完整地披露了这种潜在致命性血管疾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信息,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更有利于精准诊断和提供个性化治疗。

  作者:好医友(转载请标注来源)

  有这样一群患者,“蓝嘴唇”是他们的标志,因为他们罹患的是一种被称为心肺血管系统“癌症”的疾病--肺动脉高压(PAH)!一种罕见、隐蔽的致死性疾病,其特征是患者心脏和肺之间的肺动脉血压异常升高,长期缺氧引起呼吸急促、嘴唇发绀(蓝紫色)、脚踝或小腿肿胀(水肿)、胸痛和水冲脉等症状,最终可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依据相关调查数据和流行病学分析,我国至少存在3万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致病因素有很多种,而遗传缺陷则是其中之一。例如BMPR2基因便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FPAH)的最常见致病基因,当BMPR2基因位点突变时,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约50%-70%的家族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BMPR2基因突变。

  首曝PAH致病基因完整突变信息,推动个性化精准诊断

  近期,英国林肯大学的Rajiv Machado(拉吉夫玛查多)博士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汇集了数百名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完整基因信息,对致病基因中发现的所有缺陷突变做了最新和完整的记录。该研究报告已在《Human Mutation》(《人类突变》)上发表。

  该研究汇总了来自德国、法国、美国和英国北部肺动脉高压研究中心所提供的相关资料,阐述了引起肺动脉高压(PAH)的10个功能特征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分析,提供了迄今为止被识别的所有基因突变的编译。此外,还描述了BMPR2基因的额外370个独立突变,其中有81个为新突变。临床遗传学家据此可以更为明确地判断患者体内的基因突变是否会致病,还是有其他未知意义。而这些遗传信息将会影响患者的一些决定,比如要不要结婚生子或者是否要进行产前测试等。

  这份报告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利于精准诊断和提供个性化治疗,同时对于世界各地的诊断中心也将有显著的重要性。

  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开启基因检测新阶段

  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出现,变革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方式,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使得基因检测更为快捷和便宜,对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中,NGS技术属于“认知医学遗传学”的重要部分。在林肯大学的这项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正是应用NGS技术识别了关于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新型、罕见的基因变异。而在未来NGS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频繁,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累积,人类将能够不断强化对多种疾病的深层次认知。

  致病机制深入研究,推进肺动脉高压有效治疗

  在基因检测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传统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尚缺少长期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而随着对PAH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认识,大量针对逆向血管重塑和血管再生的新型靶向治疗方法被不断研发出来。这些已开发或正在研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与原有的传统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极大丰富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手段。

  目前,肺动脉高压新型靶向药物主要有以下3类:

  1.前列环素及结构类似物:依前列醇(Epoprostenol)、曲前列环素(Treprostinil)、伊洛前列素(ILoprost)、贝前列环素(Beraprost)

  2.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Bosenten)、安贝生坦(Ambrisentan)、马西替坦(macitentan)、塞塔森坦(Sitaxsentan)

  3.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Revatio)、伐地那非(Vardenafil)、他达那非(Tadalafil)

  此外,2013年10月FDA批准的肺动脉高压新药--利奥西呱片(Riociguat商品名Adempas),则成为首个对成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有效的药物。

  科学家们对肺动脉高压(PAH)致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不仅为引起肺血管功能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而且将有可能引领更多潜在的发现,从而有机会制定出更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或新型疗法。相信未来PAH的治疗不再只是缓解症状而是以治愈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