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友:中国医生的美国就医体验

2015-06-19 13:37 · haoeyouhz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陪朋友到美国的诊所和医院就诊,让我有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也有了些许感悟。离开医院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直在思考着: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被尊重?我们的医患关系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和谐如朋友?我们的医患为什么不能够彼此信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陪朋友到美国的诊所和医院就诊,让我有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也有了些许感悟。

  朋友的孩子有7、8岁的样子,足底长了一个东西,一踩地就会疼,朋友通过电话和皮科专科医生预约了看诊时间,因为孩子要上学,所以约在了周六的上午9点,我们提前半小时到达,朋友说不能让医生等,说这话的时候朋友是真诚的,看得出是发自内心对医生的尊重,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酸酸的,从心底里升腾起一股莫名的羡慕和嫉妒,我在想,同样是医生,我们在遭遇着什么样的待遇?

  候诊大厅并不大,但干净整洁,一圈沙发,旁边有茶几,茶几上有当天的报纸,在大厅的一隅有一排桌子,上面有糖块、小点心、瓶装水,还有一壶飘着浓郁香味的咖啡,这些都是为候诊的患者准备的。

  到了约诊的时间,前台的护士轻盈地飘到了我们面前,甜甜的说道:doctor 正在等您,请跟我来。到了诊室门口,只见一个漂亮的白人女医生站起身来,微笑着把我们迎进诊室。当朋友征求医生的意见,能否让我这个局外人也留在诊室时,医生爽快地伸出手:Nice to meet you。

  和我们寒暄过后,医生转向小患者,先是和孩子聊天,很快他们就聊得很high,很自然地就聊到了孩子的病,他们很默契的问着答着查着,很快决定马上治疗,这时医生才回过头来,向朋友介绍要进行的治疗,其实就是冷冻,因为医生已经做好了孩子的工作,小朋友很配合的躺在治疗台子上,这时只见医生和小朋友伸手击掌,他们相视一笑。我确信我还是想不到有这样美妙的场景,因为已经固化和根植于心中的只有医患彼此的猜疑和不信任,那一刻我感动得几乎掉泪。

  治疗很快就结束了,整个治疗过程医生一直关切的询问着小朋友:Are you ok?小朋友总是坚强地肯定的点着头:I am fine。在这里,医生已经把小朋友看做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坚强的人,所以小朋友在心里想到的也只是我必须坚强!我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个柔弱漂亮的女医生,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的差距、我们的短板。

  医生把我们送出了诊室,叮咛注意事项和复诊时间后,再次和我握手道别,我受宠若惊,仅仅因为我是她患者的朋友?我在想,这是对患者怎样的尊重!作为患者回馈给医生的岂不是更尊重!恍惚间,我有点自责,我们做的远没到位,尽管有一箩筐的理由制约着我们,但引起患者不快的就医体验是真切的,患者回馈给我们的,同样让我们不快的感受也是实实在在的。恶性循环是也。

  离开医院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直在思考着: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被尊重?我们的医患关系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和谐如朋友?我们的医患为什么不能够彼此信任?

  后来不久我又有机会陪朋友去了一次霍格医院(hoag hospital),这是美国加州洛杉矶橙县的一所高端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每年接收3万住院患者,门诊3。5万患者。以超五星的高端服务,一流的医疗护理和高效的医疗专家团队,享誉洛杉矶,其护理获得了全美最高护理奖,连续16年在权威机构的民意调查中,被称之为居民首选医院。获得了100强称号及多项专科治疗贡献奖。近年来更是吸引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患者,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的患者。虽然是著名的区域医疗中心,但并没有见到我们司空见惯的人满为患,不同专业诊室外可见几个患者,都静静的坐在诊室外的沙发上等待,也没有大声喧闹,不像我们诊室外一如闹市一般。原来他们都是经过家庭医生(很像是我们的社区医生)转诊而来,依约来诊,自然有序,自然不会人满为患,自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和患者沟通交流,自然就不会像我们“19秒打断患者一次陈述”那样,引发患者不被尊重的气愤……自然医生也就从容许多,在三层一个布置着花花草草的区域,我见到几个医生,或站或坐,一边喝着香气四溢的咖啡,一边谈笑风生。这是我梦中都不曾向往过的医生生活。

  望着他们咖啡杯里飘起的袅袅香雾,仿佛我们的医生也都仙化如他们一般:被人尊重着,自然不用担心被骂被打被杀,我们脸上都荡漾着职业的自豪--因为我们在救死扶伤。我们也再不用像韦加宁教授那样劳累致死,也可以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享受着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