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上海“夹击” 成都医学城突出重围

2015-05-21 09:38 · cihnc

5月15日-18日第7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规模和参展企业均为历届之最,前来参展的国家展团遍布四大洲。

5月15日-18日第7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规模和参展企业均为历届之最,前来参展的国家展团遍布四大洲。诸如,西门子、通用电气、强生等一系列跨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纷纷参展,一时之间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展。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跨越诸多领域,核心技术和专利几乎都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中,新进入者要追赶,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正是基于此,成都医学城坚持厚积薄发,6年磨一剑,从09年的踉跄起步到如今的步履铿锵,一路走来,医学城一步一个脚印,用坚定的信心为动力,优势明显的项目为支撑,在众多行业“大佬”夹击之下成功突出重围。

 

“大佬”垄断 医学城突出重围

 

医疗器械一直是个高度垄断的行业,市场长期被GE、飞利浦、西门子、强生等巨头瓜分,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都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入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近年来,为破除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 Co.)、飞利浦(RoyalPhilips N.V.)和西门子(Siemens AG)三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的局面,国家多个部门释放了加快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的信号,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有望乘政策的东风赶超外资企业。

面对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的重重夹击,成都医学城另辟蹊径,以园区的不断壮大带动项目的局部效益最大化,从根本出发,将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的大医学体系作为发展指导,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中心和全链条产业基地。

据《2014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销售总规模从2001年的179亿元,到2014年的约2556亿元,增长了14.28倍。

伴随着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形势逐渐清晰,国家政策的利好以及科技进步创新能力的增强,对国内医械行业来说,势必迎来发展“又一春”。

在此背景下,成都医学城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吸引国内外知名园区和企业前来参观考察并进行深度友好的交流和对接,同时整合园区优势资源,选派优秀的运营团队积极参加各大行业盛会,与业界同行一道共谋发展,走出一条适宜医学城健康发展的特色道路,一步步突出重围。

 

市场高压 医学城用实力说话

 

目前,在国内大型医疗设备市场中,外资品牌长期占据绝对优势。据《2014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调查报告》,被业界称为GPS的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在CT、核磁共振、核医学、血管造影机等几类大型医疗设备中长期占据龙头地位,市场份额已超过80%。

市场垄断可见一斑。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开放度还不够,政策还没完全放开,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销售渠道很有限的制约下。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则成为企业能否取得话语权和市场份额的重中之重。

在此方面,成都医学城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服务链带动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充分利用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协调资源构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链条,为企业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大、使用率高、通用性好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产业化中的关键环节。

同时,整合周边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加强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联系密切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加快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性发展,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保障。

发展要好,园区定位是关键。在园区功能定位方面,成都医学城主打现代生物医学技术转化研究中心、医疗健康服务保障平台、高端生物制造基地、生物医学衍生产业综合发展载体的“四位一体”模式,将生物医学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增强在同类型园区中的竞争力,并以不断强化的园区实力,取得国际国内竞争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