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发性流产(RPL)在育龄女性身上发生的比率为5%,是一个重大的健康问题。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合并血栓形成倾向,即与获得性血栓相关的遗传性血栓,或超过一种遗传性血栓缺陷,也被认定为RPL的原因之一。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妇产科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埃及开罗大学的Omneya M. Osman等学者的研究目的是确定凝血酶原(FII Prothrombin)、莱顿第五因子(Factor V Leiden)和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的多态性,以及患上不明原因的RPL患者的C、S蛋白和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III)水平。学者希望找出它们和育龄女性复发性流产之间存在何种联系。
患者组平均年龄为28.2 ± 4岁,至少有两次流产,最多有八次流产。对照组为年龄相当(25.3 ± 6岁)、无医疗疾病史、血栓形成史或流产史的健康人。
88%的患者组成员、55.8%的对照组成员有血栓形成异常。分析表明,MTHFR和莱顿第五因子是患者组和对照组最常见的基因缺陷。最少见的缺陷是S、C蛋白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的缺失。患者组中有四例带有纯合性MTHFR,对照组中有两例带有纯合性莱顿第五因子。MTHFR和莱顿第五因子基因突变的比值分别为2.36和2.08。在两组中都可以看到(两个因素的)联合缺陷。
学者因此认为,在出现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的埃及女性身上,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莱顿第五因子基因突变之间存在关联性。在复发性流产情况下,如何定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监控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注1:纯合性,即同型结合。
注2:莱顿第五因子异常,则无法阻断凝血功能,凝血异常会形成栓塞。
原文链接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56205
注:本文由刘静竹编译,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