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扣痒会越扣越痒?

身上痒了就要扣一扣是基本常识,不仅可以暂时缓解痒感,在指甲深入皮肤的瞬间又能带来甜美又短暂的刺激。但是最新科学研究发现用力的扣刮只会产生更强烈的痒感,并对皮肤产生较大的损伤。而背后的罪魁祸首是竟然是--所谓的快乐激素血清素(serotonin).
可以说人们对于痒这一日常现象的形成机理几乎一无所知,在2009年之前科学家们认为痒仅仅是疼痛的一种温和表现形式。研究直到2009年后才有了根本的改变,Dr.Zhou-FengChen和他的同事们,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瘙痒研究中心发现了小鼠痒特定神经元(itch-specific neurons)1。虽然不完全相同,痒和疼痛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在某些脑区域有着完全相同的信号通路。在竞争信号通路的过程中,激活一个便抑制了另一个,这就是为什么用力刮皮肤的时候会暂时性的消除痒的感觉。但是刮扣的行为也触发了化学血清素(chemical serotonin)的分泌,这有助于减轻疼痛的释放。这种触发的激素使刮痒的过程变得很享受,但Zhou-FengChen最近的实验证明,它也同时加剧了痒-划伤-更痒 这一恶性循环。

痒感知神经元有一些受体(receptors)有利于缓解疼痛,另一些引起瘙痒。血清素只能结合疼痛相关受体,但由于这两种受体空间距离太近而引起了一系列的交互反应,化学激素的到来也能同时间接提高痒途径信号。所以Dr.Chen和他同事的实验发现:在小鼠中同时激活两种受体的老鼠抓伤会比只激发痒诱导受体的小鼠严重的多。在另一个实验中,在皮肤刺激坏境下,缺乏能产生血清素细胞的小鼠划伤显著小于正常小鼠。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Neuron杂志上(2014)2,3。
科学家们还没有在人类中定位痒特异性神经元(猕猴中已经发现)。但是理论上来说扣痒只会让痒加剧,同时导致更严重的刮伤。所以扣还是不扣,请君三思而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