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一个节日,希望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因为“你挥霍的,也许正是别人渴求的”。在德国,没有消费者会担心饮用水的质量,各处水龙头里的水都是可饮用的,除非标上了“不可饮用”的标志。
一般而言,水厂在生产清洁的饮用水时,只需要几个步骤,例如使用臭氧或紫外线,在沙子或微过滤器中来消毒。之后,公共供应系统将高质量的水分配出去。家庭用水在使用过后,通过处理厂里封闭的污水处理系统来提取污染物得以净化。
在过去关于饮用水质量研究中,英国及葡萄牙的分数较高,研究也主要描述了最发达国家普遍的水品质高标准。然而,尽管水质较好,但瓶装水的消费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公众对自来水的信任有所下降。自来水和瓶装水,孰优孰劣,学术界出现了不小的争执。科研出版社《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水资源与保护)上刊登的文章中,德国拜罗伊特大学(University of Bayreuth)数学与科学教育中心的Christian Fremerey等学者调查了关于饮用水,高中生和大学生之间的认知异同点。(查看原文)学者探讨了:高中生和大学生如何评价饮用水?他们更愿意喝自来水,还是超市里的瓶装水?进而,学者希望获取下面的信息:1)水循环;2)饮用水净化;3)虚拟水。
两组调查对象分别为10年级(高一、二)的学生132人和生物专业的大学生125人,35.6%的高中生和59.2%的大学生是女生。尽管有性别的不平衡,但性别差异不明显。调查问题有:
问题1:自来水可以毫无担忧的喝下去吗?
问题2:来自超市的水或自来水,哪一个得到了更好的监管?
问题3:你更愿意喝一杯自来水,还是瓶装水?(图1)

问题4:我们的饮用水在什么地方净化?
问题5:猜一猜地球上的水何时被用尽。(图2)

图3:何为“虚拟水”

问题1的调查结果基本符合学者的期待,大多数(70%)学生认为德国的饮用水随时可以无担忧的饮用。50%认为自来水比超市的水监管得更好(问题2),对于自来水有信心,但瓶装水的消费量仍然更高,两组都是,高中生又比比大学生更多。(问题3)
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人认为饮用水是由污水处理厂净化的(问题4),但实际上,在德国没有直接由污水处理厂净化后供应饮用水的情况。甚至一些学生说饮用水是在一个“水处理厂”净化的。在学校里,不管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都只知道一些笼统的概念,明白污水处理厂和净化饮用水之间还需要一个净化步骤,但不了解科学的说法,只有少数学生(高中生11%,大学生6%)说出饮用水是在自来水厂中净化的,也许“污水处理厂”一词是“自来水厂”的误用(?)。在德国,人们认为在某些区域,如农业、工业区域,水资源相对有限,但其他区域就不一定,目前可用水只用了20%,学生们似乎觉得水资源枯竭这个话题还太遥远。(问题5)
注:饮用水都是指自来水。
原文链接: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49850
备注:本文由刘静竹编译,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