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为何会上瘾?

2015-02-14 06:00 · 李华芸

在这一年一度玫瑰花卖得最贵的日子,小编为你从生物学角度剖析一下什么是爱情?为何全世界这么多的异性偏偏你看到他(她)的时候身体从头到脚都会有异于常态的反应?


在这一年一度玫瑰花卖得最贵的日子,小编为你从生物学角度剖析一下什么是爱情?为何全世界这么多的异性偏偏你看到他(她)的时候身体从头到脚都会有异于常态的反应?

相比爱谈经验,拼运气的中医,西医永远能找出一个为什么,所以在这方面借鉴西方的科学研究再明智不过了。当然西医也有不同的说法。

三种基因致爱说

美国著名科普杂志《发现》月刊发表了一篇关于破解爱情秘密的文章。文章说,像所有情感一样,爱情源于大脑。我们感受到爱的激情,是因为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化学体系让我们产生这些情感。

早在20世纪80年代,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就在研究中发现,大草原田鼠是一种“忠贞”的动物,雄鼠与雌鼠交配之后,一般不再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要知道,在动物界只有5%的动物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田鼠的爱情来自大脑中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后叶催产素。卡特给田鼠的大脑注入一种抑制后叶催产素产生的化学物质,阻断后叶催产素的分泌,结果田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们立即抛弃了曾经深爱过的伴侣,胡乱交配。

与此相反,那些大脑中注入后叶催产素的雌田鼠,在择偶时不再像以前那么挑剔,一旦确定关系,就对“丈夫”忠心耿耿,对其它田鼠视而不见,颇有点“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味道。人类的爱情是否也和后叶催产素有关呢?科学家通过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情爱活动与3种基因有关,这3种基因分别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后叶催产素与内啡肽有协同作用,前者启动依恋他人的愿望,后者则提供与爱人在一起时那种温暖陶醉的感觉。因而,也有人把后叶催产素称为“爱情激素”、“恋爱兴奋剂”。

苯异丙胺二阶段说

另一种说法是爱情是苯异丙胺作祟。Amphetamine,学名叫苯异丙胺,是一种神经兴奋剂。

它将爱情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亢奋阶段。两人相见,或一见钟情,或慢慢培养,脑干里终于分泌出这种物质,于是情人就产生了。

苯异丙胺使你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热情似火。它还有一种奇观的效应,就是使你产生偏见。只知道“情人眼里出西施”,不知道“西施眼里出什么”——是真情还是真金?贪官还是江山?如果只有一个人产生了苯异丙胺,那就只好单相思了。

但苯异丙胺的分泌不会是永久的,一般5-7年。故而有了“七年之痒”。随后,爱情的危机就到来了。要渡过这一危机,就有赖于另一种物质的产生,这种物质叫吗啡。

简单地说,吗啡是一种神经麻醉剂。它使你拥有一种白头到老的安全感。这便是爱情的第二阶段便是安定阶段。

对于爱情,文学家、社会学家、热恋的情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诠释。其实,爱情最终会升华成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夫妻相伴终身,白头到老。在此,小编祝大家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过两个人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