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肿瘤个体化用药研究结题 造福肿瘤患者

2015-02-05 06:00 · 李华芸

由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并实施的“肿瘤个体化用药分子诊断临床应用研究”科研项目历时三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结题会议上,卫计委科技发展中心苏同泳处长发表演讲。


由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并实施的“肿瘤个体化用药分子诊断临床应用研究”科研项目历时三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验证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动了这一领域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更多造福了肿瘤患者。

结题会议上,卫计委科技发展中心苏同泳处长发表演讲

众所周知,肿瘤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威胁之一。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400万,且癌症死亡占城市居民总死亡构成的24%,是中国人疾病性死亡的第一杀手。而据WHO下属国际肿瘤研究理事会(IARC)预测,到2020年全球肿瘤每年发病人数将达1500万以上。因此肿瘤的诊疗发展是全世界医学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肿瘤诊疗过程的障碍是缺乏客观的监测系统和科学的疗效预测、判定手段。其必然结果是造成治疗的盲目性,过度依赖于以往的经验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而没有针对患者的个体化信息。”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说,“如今,分子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对健康人群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成为可能;同时,对于确诊的患者,可以实时有效监测其肿瘤负荷,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从而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进展。”

“肿瘤个体化用药分子诊断临床应用研究”项目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开展。目前,该项目第一期课题完美收官,所获成果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以及医院肿瘤相关科室的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确立一组与肺癌、脑胶质瘤、结直肠癌等肿瘤药物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相关的分子靶标,并建立与个体化用药配套的检测技术;

(2)将这些分子靶标与检测技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随访药效、毒副作用及生存状况;

(3)建立肿瘤分子分型与规范性个体化治疗方案。

项目成果

课题迄今收集病例数总量约11,100例,为逾万名病人进行了指导靶向治疗和化疗的分子检测。在课题实施期间,课题负责人和专为此课题成立的技术研究基地为了普及肿瘤个体化治疗和分子诊断的知识,在全国近百家医院组织召开了110场技术知识宣讲会;以基地名义参加了2012、2013和2014全国肿瘤年会;以基地名义组织召开了2012及2013肿瘤个体化治疗论坛。此外,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成果,在SCI杂志发表十余篇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