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全球慢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虽然在早期,多数NAFLD都是良性,大约40%至50%的NAFLD病例都会发展到纤维化的地步,15%至20%的病例会出现肝硬化,甚至发展到肝病晚期。30%至40%经历NAFLD硬化的患者都会死于肝脏问题。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BT/FSH)是一种带刺、固氮的落叶灌木,原产于亚洲和欧洲,在一些药用经典著作中,记录了其药理作用。近来有研究报告沙棘有多种药理效果,例如用高脂肪饮食喂养的老鼠,从沙棘种子残留物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明显减少了它们的血清中的胆固醇水平,降低了脂蛋白-胆固醇密度,肝脏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也降低了。此外,FSH治疗改善了唐耐受程度,具有抗炎性能,多种SBT浆果中的提取物含有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能力,SBT的叶和种子保肝活性。考虑到SBT的这些表现,学者推测SB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有一定疗效。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周浦医院Zeli Gao等学者在该研究中探讨了SBT对NAFLD患者的治疗产生的影响,文章发表在科研出版社2014年12月英文期刊《Chinese Medicine》(中医)上。
在本研究中,学者发现进行了SBT治疗的的NAFLD患者肝脾比明显下降,这个比例与病理学上的脂肪变性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NAFLD患者进行CT检查,证明了肝脏脂肪含量和肝-脾衰减差异的相关性,可以准确估计NAFLD的脂肪肝浸润量。
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SBT治疗可以改善浸润程度,通过弹性成像看到肝硬度测定(LSM)结果下降,可以进一步支持这个观点。学者希望找到用于治疗NAFLD(病理未明)的传统中药材,毒性较小或没有,可以改善脂质代谢,改善NAFLD病况。SBT尽管其作用机制未明,但确实可以做到这些,无疑为NAFLD的传统中药疗法增加了一种可能性。
原文链接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52416
备注:本文由刘静竹编译,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