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青年医生》的热播,其中涉及到的许多医学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脐带血保存,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我的两个孩子出生的过程中,美国的医生根本没有推荐过为自己的孩子保存脐带血。而在国内的许多朋友,生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宣传。保存脐带血,真的象脐带血保存机构宣传的那样,“为孩子留下生命保险”吗?
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中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对于许多血液和遗传方面的疾病,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救命的手段。而本来要丢弃的脐带血中含有相当多的造血干细胞,又不存在配型的问题,因此被视作婴儿出生时宝贵的“副产物”。(来自他人的干细胞存在“配型失败”的风险,一个人与兄弟姐妹配型成功的可能性是25%,而与其他人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自己的脐带血永远不会配型失败,保存自己的脐带血,以备将来的万一”成了保存脐带血的“理论基础”,也成了许多商业性保存机构宣传的诉求。商业机构 “保存脐带血”的营销,主要是利用孩子出生时父母脆弱的感情来得到认同,在其中隐瞒了许多事实。
脐带血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几十毫升。这几十毫升脐带血中,包含的干细胞数目,只够针对儿童的移植。这意味着,这份保险要发挥功用,只能在在孩子小的时候, 而并不是象商业宣传中形容的那样“保险”。 虽然将来的医学发展有可能减少对脐带血量的需求,但这同样只是一种还没有科学进展支撑的“希望”。
最重要的是,目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使用自己的脐带血一定是有效的”。 商业机构的宣传,着眼点仅是“自己的脐带血没有配型的风险”,却避开了另一个问题:如果疾病是来自于遗传因素——这在血液病中很常见(比如白血病)——那么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也会携带同样的基因,因此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逻辑上说,科学家们将来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将来的医学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无法知道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何时实现。但是,商业机构却把“可能”渲染成了“现实”。
理论上,有一些疾病可能用自己保存的脐带血来治疗。但是这一可能性有多大,不同机构所做的估计不同,从几千分之一到二十万分之一都有。更重要的的是,自己的脐带血并非唯一有效的方案,甚至不见得是最好的方案。基于生物医学发展的现状,世界骨髓捐献协会(WMDA)、美国儿科协会(AAP)以及欧盟都不鼓励普通人保存脐带血以作“生命保险”。
现在世界上有不少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报道,但是这些干细胞很少是来自于自己的脐带血,而是来自于公共的脐带血库。公共脐带血库的意义在于,让社会上多数的脐带血都进入公用的“脐带血库”。虽然不相关的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只要可选的样本量很大,依然有很大的机会配型成功。这是个很简单的算术题:即使异体配型成功的概率低到万分之一,但只要有了10万个可选的样本,配型成功的机会依然可观。
可惜的是,当国外捐献脐带血成为主流的时候,我们还是停留在“为自己留下希望”的虚虚实实的宣传之中。
当然,是否为自己的孩子保存脐带血,应该是一个完全个人化的选择。没有人知道那个“没准能用上”的可能性有多大,任何人也不该对别人为了这个“万一”而愿意付出的代价说三道四。但是,这种选择建立在家长们充分了解脐带血保存的真实背景之下,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应该使用虚假的信息去影响人们的选择——不管这个选择是为了牟取私利,为了“科学理性”,还是为了“社会爱心”。
说到宝宝的脐带血,顺便讲讲“宝宝的脐带啥时候剪好?”
准妈妈们对宝宝的健康和未来总有着美好期待,希望他漂亮、健壮、在成长的路上受到一路关爱。每逢成长的关口,妈妈们总希望自己能够英明地为宝宝选择最有益的那一边。如今,这种追求极致的优生优育之风甚至吹进了专业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宝宝降生之后,脐带什么时候断掉最合适?是早些结扎好还是等等再结扎更好?如果要等,等多久呢?……这样的问题甚至一度令医生们也众说纷纭,不知该怎么办了。
脐带与胎盘一样,属于胎儿的附属物。脐带内有两条动脉一条静脉,负责胎儿与母体的养分交换。胎盘类似一块海绵,大量血液在此积聚。宝宝出生之前,胎盘和脐带内的血液循环是维系胎儿生命,促进宝宝发育成长的关键。
在动物界,人类是唯一会“结扎后断掉脐带”的物种。大家也许见过猫分娩,母猫生产之后可没有助产士帮着处理幼崽,而是选择在第三产程结束后咬断脐带,吃掉胎盘。自然条件下,动物幼崽降生后并不急于断掉脐带。与动物们相比,人类采取的断脐行为显得着急许多。
早断脐:传统做法有没有道理?
在绝大多数西方国家,胎儿娩出后助产士会在10秒内结扎脐带,这一传统已经保持了半个多世纪(自1950年起)。现在来看,这种做法虽未带来什么严重问题,但理由却未见得充分科学。
胎儿降生后,胎盘仍在母亲体内,脐带联系着胎儿和胎盘,并随着血液流动而搏动。宝宝降生后骤然脱离了母体内的压力环境,静脉压力降低使得新生儿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负压容器,抽吸力使脐带和胎盘内的血液大量流向新生儿,这就是“生理性胎盘输血”。
而早期结扎脐带会阻断上述胎盘输血,使血液积留在胎盘和脐带中。据测算,如果未加干预,生理性胎盘输血的总量可达到新生儿血总量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过早阻断脐带,也就阻断了胎盘循环内的血液流向新生儿。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脐带静脉血中还存有不少干细胞,阻断脐带也同时阻断了干细胞的流动。
早扎还是晚扎:针锋相对
于是,围绕胎盘输血的利弊,医生们的意见分为了两派。
一派认为,过多的输血会加重新生儿的负担,引起呼吸窘迫等问题。大量红细胞进入新生儿体内,增大了“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风险。宝宝出生后肝功能尚不完善,代谢胆红素的能力还不够强,本来就容易发生黄疸。现在胎盘输血带来了更多的红细胞,难免使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几率升高。如果孩子有心脏病等先天缺陷,更加难以接受如此多的血液流入。总之,放任生理性胎盘输血的后果是不乐观的,他们赞成早期结扎脐带。
而另一派医生的看法却有所不同。首先,过早断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比照动物就可以了),允许胎盘血液流入反倒有助于防治新生儿贫血。充足的血液供应将使新生儿各系统发育更完善,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胎盘血量减少后更有助于娩出,缩短第三产程(娩出胎盘的过程)。脐带血里的干细胞非常珍贵,不应草率放弃。这一派的医生们主张,脐带不要过早断掉,而应等待2分钟以上甚至更长,直至脐带搏动停止、新生儿呼吸平稳后再做处理。一时间,两方意见似乎各有道理,争论仍在继续。
医学研究报告:晚断脐看上去更好
2007年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为此专门刊文进行了比较。自那以后,围绕“何时断脐更佳”这个课题医学界诞生了相当多的论文。现在,根据论文报告的结果,情势已经越来越倒向主张晚期断脐的一方。
研究发现,允许胎盘和脐带血进入新生儿体内并不会增加诸如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等疾病的发生率,反倒在出生后半年内减少了新生儿贫血的发生。至于对“红细胞增多症”的担忧,研究结果也未予支持。既然晚期断脐并没有像人们当初担忧的那样会带来严重问题,反倒在某种程度上有益,那么更接近自然的晚期断脐也就变得更加合理了。
在晚断脐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的脐血干细胞被胎盘输血带入了新生儿体内。有学者称之为“人体的第一次干细胞移植”。至于该移植是否能够带来确定的好处,目前尚没有定论。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脐血干细胞配型治疗血液病并成功的先例,但将自身的脐血干细胞运用于治疗的方案则仍不成熟。对于健康的新生儿,这些脐血干细胞是否会发挥潜在的神奇,答案还需医学界深入研究后方可揭晓。
在很多母婴类网站的介绍中,已经有不少文章提醒广大孕妇姐妹临产时别忘了向医生嘱咐这件事:“晚剪脐带两分钟,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仿佛早剪了脐带,孩子便先天落后了一大步。其实这件事情也并非如网络上所传言的那般绝对。大众媒体之所以会关注剪断脐带的时机问题,是由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那篇文章被广泛传播的结果。这也是医学科学研究被通俗解读后的常见现象。实际上,从研究结果来看,晚期剪断脐带所带来的好处也只是表现在某些疾病的发生率的改变上,远未上升到“影响孩子一生”的地步。关于晚期断脐的那些令人担忧的后果,也只是近几年才被科学研究所排除。早几年出生的小宝宝父母完全不必为此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