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今年,全国有52人获奖,卞修武为本年度重庆唯一一名获奖者。而在今年8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曾签署通令,其中,卞修武被记二等功。
领完奖,卞修武第一时间赶回重庆,出了机场直接回到位于西南医院教学楼内的实验室,这间挂牌“国家973计划肿瘤干细胞项目”的实验室常年通宵达旦。27年,话不多的卞修武就忙着做一件事:研究肿瘤内的血管,以求阻断癌细胞的“补给线”。
完全从零开始,搞外快支持研究
20多天前,得到获奖的消息时,卞修武正在实验室看病例切片,手机压在一大叠资料中,这天,他走出实验室时,已是凌晨两点。
10月24日,在实验室见到卞修武时,他刚熬完通宵,整理出的研究资料随后要带到北京,与科研合作伙伴继续讨论,一周不回家,已是常态。
“做病理研究,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而且还有可能一辈子也论证不了你的研究。”这话,卞修武常说。
1987年,平时不太爱讲话的卞修武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当年,西南医院烧伤研究的名气已在全国打响,不少人都在做烧伤的病理研究,而他决定做肿瘤病理研究,很多人难以理解。
怎样把癌细胞管住、管好,自此成为他研究的课题。那时,关注癌细胞的人很多,但研究肿瘤里面的血管的,很少,可以查阅的资料也非常少,有时甚至需要打飞的去北京、上海的图书馆查资料,“冷板凳”一坐就是好几年,完全是从零起步。
“我的导师不是研究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科室里没有这个科研项目。”卞修武说,那时,一个研究生的科研经费是2000多元,只够买一把微量器,他通过显微镜照相等方法来增加收入,没打算放弃。
从1991年课题正式立项到1995年,除了导师的指导,卞修武一直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日以继夜地“研读”显微镜下的肿瘤病理切片。
质疑“世界第一人”,首次提出异质性概念
弗克曼教授是公认的世界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第一人,但按他的理论开发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被证明临床用药效果不佳。卞修武意识到,肿瘤内的血管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他提出,“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研发策略和模型可能存在问题。”
读博期间,卞修武把“肿瘤分化和血管生成”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更加关注“为什么肿瘤里长的血管不一样”。此时,卞修武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
卞修武团队在对5万多例肿瘤标本病理切片进行逐一分析后,发现这些肿瘤的微血管形态、结构及免疫表型特征存在差异性,提炼出胶质瘤微血管的8种不同组织形态类型,同时发现它们与肿瘤分级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就此,卞修武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概念,即不同肿瘤之间,血管存在差异性,不能用同一种药物去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2002年,卞修武受邀到美国健康研究院做专题学术报告。2007年,卞修武团队从人脑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中成功鉴定了仅占肿瘤细胞总量约1%的肿瘤干细胞,两年后,以卞修武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中首个肿瘤干细胞项目在西南医院启动。
突发面瘫、汽车丢了,都没法阻止他搞研究
荣誉接踵而至,但在学生们的眼里,卞修武是个可以不休息,在实验室里连轴转的铁人,“要熬夜,没几个年轻人能拼得过他。”平轶芳是卞修武的第一个硕博连读研究生,她说,老师的家就在医院附近,步行不到10分钟,但他经常在实验室半个月不回家,“家里人没办法,就只有来实验室看他。”
几年前,卞修武突发面瘫,左眼眼睑不能控制,此时,正是研究最为关键的时期,没时间治疗,他想了个办法,干脆用胶布将左眼上下眼睑贴住,回到实验室,又继续研究他的病理切片。
为了准备研究材料,卞修武曾在办公室通宵达旦忙了3天,准备开车复印材料时,才发现停在外面的车丢了,他来不及报案,回到实验室,又继续赶材料,为此错过了寻车的最佳时机。
发生在卞修武身上的种种轶事,至今仍是实验室里激励年轻研究人员的最好素材。
卞修武团队究竟在研究啥? 斩断肿瘤背后的黑手——肿瘤干细胞
经过多年研究,卞修武及其团队发现,恶性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肿瘤干细胞在作怪,它就像“种子细胞”,虽然只占1%,但它跑到身体哪个部位,就把恶性肿瘤带到哪。
卞修武用警察和坏人来比喻自己的研究:肿瘤干细胞好比坏人,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比作警察,正常情况下,面对警察,坏人不敢轻举妄动,但特定情况下,坏人会伪装自己,逃过警察的追捕。不仅如此,肿瘤干细胞还可以通过伪装,诱导免疫系统中的部分细胞转化,为其提供生长环境,这相当于让警察叛变。一旦身体出现这种情况,整个机体免疫系统就会崩溃,肿瘤滋生,开始疯长。
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肿瘤干细胞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静止状态,让它能逃逸药物等治疗方法的“绞杀”,这也可能是肿瘤无法彻底根除的重要原因。
卞修武团队认为,在人体内,肿瘤干细胞扮演着“种子”的角色,而新生血管则扮演“土壤”的角色。阻断“补给线”,阻止这类血管新生,可能是肿瘤治疗新策略之一。他们发现,肿瘤干细胞吸收养分的能力超强,它们与新生微血管是“近邻”,可以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引诱”血管延伸,向自己靠拢(旁分泌);肿瘤干细胞还具有直接变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直接参与血管生成(转分化);此外,肿瘤干细胞可以通过构建肿瘤细胞间通道,形成无内皮的“模拟血管”(血管拟态)。
卞修武团队首次提出并证明,肿瘤干细胞触发和参与血管新生的“三通路”假说,在世界上率先证明:肿瘤干细胞是抗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标靶。
目前,卞修武团队根据其基础科研成果,进行药物试验后研发了抗癌药物——诺帝。这将是全球首个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化合物。按计划,诺帝有望在2016年实现临床应用。它能够“诱导”肿瘤干细胞变成普通癌细胞,同时让面目各异的肿瘤血管逐渐“归顺”,使放疗、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重新有了用武之地。
延伸阅读:何梁何利基金
有“中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由4位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 琚、何添、利国伟共同捐资,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选一次,为保障何梁何利基金奖的权威性和评选标准的一致性,经评选委员会讨论,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获奖人,2001年、2002年均未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