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戒了吗?药物渴求行为的影响因素

2014-10-28 10:10 · 尔湾

研究发现,戒断后的可卡因或海洛因觅药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增加。基于此,科研学者提出了“药物渴求”(drug craving)的概念。作为一种慢性的脑疾病,宏观上药物渴求受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特性的影响。


近些年来,明星被曝吸毒的事件频频发生。而个别明星吸毒多年,屡禁不止……研究发现,戒断后的可卡因或海洛因觅药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增加。基于此,科研学者提出了“药物渴求”(drug craving)的概念。

对药物成瘾的治疗大体包括两个阶段:一是针对生理依赖的脱毒治疗,目的是停止成瘾药物的滥用,二是脱瘾治疗,治疗依赖者的心理依赖,防止复吸;探明药物渴求-复吸的神经生理抑或分子机制,宏观上,人们便可以通过立体定位技术毁损大脑中某些关键部位来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抑或以渴求-复吸行为的微观分子信号传导通路上的某个关键因子为靶点,以其生物学功能或化学结构为设计思路,研制开发临床治疗药物成瘾的新型药物,通过增强或抑制脑内某些微观生物学行为而达到减少或消除毒品成瘾的目的。

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潘乐鸯在汉斯《药物资讯》2014年8月期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药物渴求指药物滥用者对精神活性物质(如阿片类)持久的,强烈的,甚至难以克制的需求欲望,以满足其所产生的正性主观体验(如欣快感等)或解除/停用后所造成的负性主观体验(如戒断症状,负性情绪等),其核心特征是持续增加的觅药行为。

药物渴求微观上是以参与形成这一行为的生理器官,即脑区为基础。许多应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LDS)及黑质纹状体系统是参与成瘾性药物觅药行为的主要脑区。精神依赖性药物可以通过多个靶位来激活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这种激活包含增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DA)神经元的放电及随后增加DA递质释放到伏隔核(NAc)和额叶皮质(PFC)等;而其引起的海马、杏仁和几个相关皮质脑区的变化都伴随药物渴求。另外,杏仁基底外侧核(BLA)一直被认为参与了固有记忆及自身给药行为但其参与药物渴求的程度到底有多少却无从得知。

然而,作为一种慢性的脑疾病,宏观上药物渴求受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特性的影响。来自戒毒劳教所的调查和访谈发现,药物成瘾者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会影响到其对药物的渴求。影响复吸的个体及外部因素有:年龄、性别、居住条件、受教育程度、吸食方式、居住环境、性激素水平等;来自动物实验数据的结果显示:大鼠试验中,未成年鼠比成年鼠的药物渴求行为要弱;处于发情期的雌鼠药物渴求行为比非发情期雌鼠及雄鼠更加明显,生理活动量的增加会减少药物渴求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3988

备注:本文由龚珊编译,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