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矿业、制造业和人工合成产品(如农药、涂料、电池、工业废弃物等)可能导致城市和农业用地被有毒金属污染。这些金属会自然而然出现,但毒性不强。然而,当受外部污染物的影响,数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土壤污染,农作物也会受到污染。在土壤中,这种金属堆积过量,会危害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而且,随着食物链的转移作用,接触这类有毒金属是种慢性中毒。
日本岩手大学学者Md. Zahidul Haque等人提到,镉(Cd)是日本富山县痛痛病的病因,是该国危害性最大的金属之一。以无机形式存在于大自然中的Cd,是火山喷发和岩石风化的结果。不吸烟的人,接触到金属镉主要是通过食物。饮食过后,人体吸收镉的量相对较低(3%~5%),但它能够沉积于肾脏和肝脏中,有着很长的生物半衰期(10~30年),还能导致骨质脱钙,要么直接破坏骨质,要么因为肾功能衰退产生间接影响。
大豆是全球重要的作物,可以提供油脂和蛋白质,也是一种多用途的食物,日本料理的核心成分之一。在日本一项大型的农产品调查中,学者发现16.7%的大豆中含有超过0.2mg/kg的镉,49.4%的大豆中含有超过0.1mg/kg的镉,达到了国际食品规范委员会允许的最大值。
因此,尽量减少从污染的土壤中吸收镉、增加大豆种子的生产量是必要的。学者提到,土壤层的氧化还原状态,对于避免吸收重金属和增加大豆产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美国植物学期刊)2014年9月刊发表了日本岩手大学学者Md. Zahidul Haque等人的研究论文,学者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地下水位如何影响镉(Cd)吸收、大豆产量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金属的吸收,特别是谷物中对Cd的吸收。

这项实验在日本青森县弘前大学的温室中进行,研究人员选择了不同区域的两种土壤。镉污染土壤取样于东部地区,无污染土壤取样于青森县农场,砂石取样于附近山区。土壤的物理和化学属性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研究中制作了三个塑料容器(61 cm × 41 cm × 63 cm),都装了以上三种样本(图1),之后,三个容器各层都装上了Eh和温度传感器,分别采用三种地下水位处理方法:1)10cm (GW-10);2)40cm(GW-40);3)前50天40 cm,后50天10cm,最后20天40cm(GW-40-10-40)(图2)。将土壤填充到容器中后,播种前12小时,浇灌土壤的地下水位都设定在10cm;在播种时,土壤水含量约为0.42g• g-1;播种后12个小时,地下水位按每种处理方法设定。



图3、4、5分别展示了三种地下水位处理方法的Eh值。土壤的Eh值大于300mV,表示处于氧化状态,反之处于还原状态。大豆植株积累的Cd的数量,受到土壤层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而这可以通过控制水位实现,即影响Cd吸收的氧化还原电位(ORP/Eh)可以通过地下水位改变。图6、7、8分别展示了大豆植株的Cd浓度。种子的Cd含量最高是GW-40-10-40的情况,茎的Cd含量最高是GW40的情况,根的Cd含量最高是GW-40-10-40的情况。表2中,可以看到大豆产量的构成,包括茎长度、茎直径、枝数量、种子/豆荚数量和种子重量。稳定的地下水位对于大豆高产十分重要,地下水的波动会减少产量。



原文链接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50166
备注:本文由刘静竹编译,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