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户籍”理论基础与探索领域

2014-10-15 08:46 · 尔湾

“碳户籍”制度具有户籍制度的确认身份、执行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的基本功效,同时又在公平、公正、效率方面改善了现有制度的不足,达到了制度设计的目标。该制度还融合了已有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学说和理论,如“碳足迹”等,使之有了具体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机会。

“碳户籍”制度具有户籍制度的确认身份、执行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的基本功效,同时又在公平、公正、效率方面改善了现有制度的不足,达到了制度设计的目标。

1)每个人正式登记后拥有对环境资源的平等使用权;

2)这个制度是严肃的和公正的,因为要经过记录、核算、核查等环节;

3)因为有配额,人们在用车时就会珍惜碳额的使用效益,大气资源、公路资源、燃料等都将发挥出最大效率;对节约配额并出售的人有一定的收入;

4)用车者若想不被碳额束缚,可以购买新能源车,这样推动了低碳社会的发展;

5)减少了开车上路造成的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缓解了交通拥堵。

以上是“碳户籍”理论的基本内容。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立祥在汉斯出版社《现代管理》2014年8月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碳户籍”制度是一个多赢的制度!因此,以控制大城市小轿车的过度使用为路径,在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择时将“碳户籍”制度进一步向其他领域推广。该制度还融合了已有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学说和理论,如“碳足迹”等,使之有了具体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机会。

然而,“碳户籍”理论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研究。赵立祥以控制小轿车使用的交通“碳户籍”制度内容为例,列举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从公正性、公平性、效率看碳税、交通拥堵费等与控制交通的“碳户籍”制度的作用和效益的比较。

  第二、城市交通碳排放长期控制目标和年度控制目标如何确定。

  第三、是否需要给车辆加装碳排放监控系统,以使驾驶者知道自己的剩余碳排放额。

  第四、如何构建个人碳交易的系统。

  第五、实施“碳户籍”管理的社会总成本与总效益的比较。

原文链接: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4091

备注:本文由龚珊编译,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