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 济南岩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

2014-10-08 15:33 · 尔湾

济南岩溶山地土地利用类型分为6类,即: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济南岩溶山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济南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明显地改变了岩溶山地的空间格局。城市化始终对城市区域内的山地有着不利的影响。

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的岩溶山区。济南位于我国北部岩溶山区并且以断裂岩溶泉水而出名,其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已经被快速的城市化极大的改变了,并且城市的山体也面临变化。

汉斯出版社《世界生态学》2014年9月期刊发表了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齐善忠等人的一篇文章,以以济南岩溶山区为研究区域,探析了北方岩溶区的景观变化。本研究通过城市化过程中的人类活动过程分析,运用GIS和RS技术,研究济南岩溶山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泉域山地破损状况以及地表景观生态和岩溶环境变化,进而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生态影响。

济南岩溶山地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六类,即: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岩溶山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济南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明显地改变了岩溶山地的空间格局。通过表中1987~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可知,济南岩溶区域近20年来,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呈总体减少趋势,而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林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但面积总量是增加的;未利用地面积增加。

城市化始终对城市区域内的山地有着不利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济南岩溶山区诸如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退化等环境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这些环境问题将导致济南岩溶区发生滑坡、泥石流和山体崩塌等自然危害的潜在风险。

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五十年中,济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的突破,城市总面积已经达到了8117k㎡。此外,建筑面积也已从1948年的23.2k㎡增加到了2011 年的310k㎡(图1)。同时,伴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济南岩溶山区大量建设商品房、过度投资房地产,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图2)。

  城市化发展对济南市山地的主要影响就是造成山体的破损。岩溶山体破损的两种主要类型有:一种是由于城市化导致的山体破损(图3(a)),另一种是因采矿活动引起的山体破损(图3(b))。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给城市带来了洪涝灾害问题,威胁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济南城市岩溶区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大量商品房建设以及房地产的投资以及山地土层极其贫瘠,均使得山区许多泄洪通道被堵塞和建筑物占用,从而极易导致济南市更多的洪涝灾害(图4)。此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引起洪涝灾害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文链接: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4083

备注:本文由龚珊编译,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