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子天生好奇心过剩,对整个世界充满各种疑问。在这个时候,小学老师就必须引导他们安全的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在科学教育中,预防受伤和疾病的传播,保证小学生的安全,是首要值得关注的问题。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1996年发布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SES),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NSTA)根据专业文献综述和NSES的框架、目标,确定其自身目标为:培养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为学习提供安全有效的环境。为此,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就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教学计划内是否包含了安全注意事项?2)如果包含了,措施是否得当?3)老师如何确定课程计划是否安全,可以用于学生?
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美国圣路易斯大学Retha Meier学者对网上的基础科学教学计划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安全,适合在包容性小学课堂上使用。教案来自各种不同的科学领域: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因此安全检查也分为:一般安全、生物安全、化学安全和土壤、岩石、矿物安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社会学)2014年9月刊上发表了这篇论文。(关于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请点击原文链接)
教师安全评估表

科学活动多在实验室开展,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一般的实验室安全指的是对科学活动加以监管,如电、火焰、热液体(含热水)的使用安全;对科学物资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包括电池、水银温度计、激光、玻璃器皿和尖锐物体。
当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时,成人必须从旁监督:一方面负责教会学生具体的操作,以确保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老师必须意识到,整个过程中需要即时给予监督,以防突发事件。老师决不能允许学生将化学物质、实验器皿和设备带回家,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关于一般安全,学者又分别解释了电、火焰和滚烫的物体、电池、水银温度计、激光、玻璃器皿和尖锐物体的注意事项。
关于生命科学课程中的生物安全,学者提到了血液和其他体液(唾液、黏液、尿液和呕吐物)、细菌、有毒植物、有毒真菌、水生生物、解剖的动物等内容。举例来说,血液性病原体会引发许多疾病,包括艾滋病和肝炎,唾液是另一种对学生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物质。再比如拿动物做实验,需确认学生或教职员工无人对羽毛、毛皮过敏,因为本身过敏的人很脆弱,又接触到病原体的话,不知会有何种后果。
自然科学中的化学安全则包含了化学物质、科学活动工具、胶乳制品等内容。地球科学安全包含了土壤、岩石和矿物、沙子等内容。
美国小学鼓励科学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又列出了这林林总总的安全原则,基本囊括了科学实验活动需要注意的主要方面。以小编个人的经验,科学实验活动确能提高孩子从小对科学的兴趣,这些安全措施也确实值得国内的学校借鉴。
原文链接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49732
备注:本文由刘静竹编译,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