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五项保护对策

2014-09-29 13:46 · 尔湾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和古老的类群,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进行云南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的探究,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独特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野生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保存了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并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多样性。正如最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史密斯(1776)所指出的:“人类所有的财富无不来源于自然界”。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文荣、朱万龙指出,云南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上有极高的价值和重要地位,但由于云南属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科技文化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贫困面较大,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原因,物种丧失与生物多样性衰减十分严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接降低了生物圈的平衡调节能力,对人类危害极大。

  保护自然是人类未来的需要,更是当代生活的需要。因此,高文荣、朱万龙在汉斯出版社《生物过程》2014年9月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强调,在不减少基因和物种多样性,不破坏重要的生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尽快挽救和保护濒危的生物资源,以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和利用。他们综述了几项对策:

  1)以不减少物种与基因多样性和不毁坏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境的方法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建立地方、国家和国际的保护区或加强对保护区的切实有效管理,以及应用现代空间技术,建立和完善对珍稀濒危物种的监测体系,促进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连,我省又是一个民族大省,居住着26个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同样丰富的地方应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范畴,做到双赢发展;

  3)从地方群众利益出发,在保护区周边鼓励并扩大“非木材生物资源产品”和“森林资源非消耗性使用价值”的开发和持续利用,以及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生物多样性产业,丰富栽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管理融为一体,积极推动个人、社区参与管理并为参与性保护创造条件;

  4)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构建全民参与的保护体系;

  5)在加强保护区建设的同时,采取物种遗传基因的迁地保户、离体保护,拯救濒危物种。在国际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云南省要注重和一些发达地区加强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使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地保护。

原文链接: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4058

备注:本文由龚珊编译,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