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就像革命,需要思想来武装

2014-08-18 11:26 · 27275

刚开始读博的时候,觉得脑袋上都是洞:怎么找boss,怎么决定研究方向、怎么设计实验方案、学术上的分歧怎么办、怎么写paper?被坑了不少时间以后,我终于找到了攻克博士难关的秘籍:《毛选》。


有人说:读博是会呼吸的痛,谁读谁知道。

有人说: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

我想说:读博就像革命,需要思想来武装。

读博:一群屌丝经过五年奋斗把博士帽戴在自己头上。

革命:一群矮挫穷经过五年的战争把资产阶级踩在脚下。

刚开始读博的时候,觉得脑袋上都是洞:怎么找boss,怎么决定研究方向、怎么设计实验方案、学术上的分歧怎么办、怎么写paper…….?

这些问题让我双眼一抹黑,心里诚惶诚恐。于是开始到处“寻观问道”。被坑了不少时间(还好没有被坑money,因为没有money)以后,我终于找到了攻克博士难关的秘籍:《毛选》。

我认为毛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典型,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一代人杰,遇到并成功解决了一个成功者所能够遇到的所有问题。(呵呵,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不过人杰就算了)。

不管环境和时代如何变迁,成功的人都有共性,所以,对于我而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读《毛选》。

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的文章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后来,发现《反对本本主义》也很不错;而现在,我觉得《论持久战》更加有意思。

怎么找合适boss?

如何确定自己的读博boss?毛在1925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同理,对于一名想读博的人来说,选择boss就是你的首要问题。

读博的boss一定要有选择,即最优秀的导师,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有所作为。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不首先选择好的导师,或者好的学校,等于自毁个人的科研前途。

假如国内读博,首选清华北大,次选中科院顶级研究所,剩下的大家自己掂量,说不定比我更清楚。

假如赴美读博,就要首选加大伯克利分校,次选哈佛,三选加大洛杉矶分校。这三个是全美博士教育最成功的学校(并不是绝对的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选择导师的依据有哪些: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好的boss能够问出好的问题,并进一步揭开它们。查询一下你感兴趣的导师最近五年出版的专著、期刊、专利或申请项目情况。通过这些工作来了解导师的科研能力,质量最重要。

好的boss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项目申请书,练习会议ppt,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起步奠定基础。了解一下你感兴趣导师毕业学生的情况,你会获益良多。

怎么决定研究方向?

有一些东西总是超行业的普适性规律,有些博士生喜欢“短平快”研究。毛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要克服党内的流寇主义:“不愿意做艰苦工作建立根据地,建立人民群众的政权,并由此去扩大政治影响,而只想用流动游击的方法,去扩大政治影响。”

在我们读博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不愿意稳打稳扎的思想倾向,而只想着早点出数据,早点发paper,早点毕业的“投机取巧”路线。这种“流寇工作方式”可以带来短暂的繁荣,但其就像泡沫,过眼云烟。

如果想做有价值的工作,你就需要对你感兴趣的方向做一个系统性的调查(也许赛先生能够给你帮助,建设中)。毛也在《反对本本主义》指出:“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研究方向系统性调查三个工具:web of science, 大牛综述和经典书籍。

Web of Science能够检索到你感兴趣研究方向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主要研究的国家、每年出版的趋势、具体分布领域等。这为你具体研究方向指了一条路,这东西到底值不值得做。

如果值得研究,就找来该领域三个大牛三篇最近的综述。在大牛的眼里,那些是他们认为不错的工作,那些是当前的热点,那些工作已经过时了。自己是否可以在大牛的肩旁上看到别人没有做过的闪光点。这些只能给你提供一名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基础,如果想要有颠覆性的发现和挑战,你该做什么?

每月看一本与本专业相近或者不相近的经典书籍吧。综合思考与体味,结合工作与讨论,也许你可挑战著名的理论或者经典的实验。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苹果砸到你的机会了。只要你坚持在苹果树下,苹果终会砸中你。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不然也太没天理了。

怎么设计实验方案?

毛在《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探讨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指出:“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就是事物的感性认识。

我刚读博的时候设计实验方案。我会找来3-5篇与研究相似的重要工作。列出这些工作做了哪些实验,依样画葫芦列出一个实验方案的提纲。那个时候不会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些实验,不会去探讨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会去分清研究方案的主次脉络。这是对工作认识的感性阶段!

同时,毛在他的文章中进一步指出:“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这是事物的理性认识。

理性的认识设计实验方案就像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如你要制备一种抗菌材料,需要一条主线来贯穿你整个的研究过程,具体包括材料合成、材料测试、抗菌实验、生物毒性评估、活体抗菌测试、实际应用评价。每一步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测试和评估,这些都依赖你的选择和实验室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用辅助试验来丰满你的主线,用点滴的细节来丰富你的想象。研究工作就像十月怀胎,paper出版的时候就是孩子出生的时候,作为母亲你也许会有幸福的泪水。

总之,读完了毛选,我认为博士生们从弱小到壮大所有可能遇到的统筹、路线和针问题的答案毛选都给出了很好的问答。

不管是读博,还是创业,这本书一定能够武装你的头脑,让你激情澎湃。

澎湃过后,一定要记得去拾取沙滩上的贝壳。那是毛选带给你的礼物。

关键词: 读博 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