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癌症患者面对的欺骗性信息以及经济负担

2014-08-15 06:00 · fanny

《Lancet Oncology》刊登长文,综述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抗癌挑战,对中国的经济情况、文化背景、社会焦点、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并给出癌控建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祥元对上文加以评论,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2014年4月,《Lancet Oncology》的The Lancet Oncology Commission栏目发表50页的长文约稿,综述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抗癌挑战。这篇文章非常详尽,对三个国家的癌控现状详细阐述,对中国的经济情况、文化背景、社会焦点、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并给出癌控建议。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4)70029-4/fulltext

2014年7月,《Lancet Oncology》刊登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吴祥元的通讯文章,对上文加以评论,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全文如下: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4)70218-9/fulltext

正文:

Deceptive information and the financial burden for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中国癌症患者面对的欺骗性信息以及经济负担

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Paul Goss与其同事发表在《Lancet Oncology》上的约稿,这篇文章对中国的癌症控制进行了深刻而精准的综述。Goss和他的同事相信,患者在应对癌症及生存时,「命」(一种无形的力量,贯穿并决定一个人生命中的一切)的错误观念与疾病认知和行为策略产生了冲突。这种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但是,中国人对癌症的消极态度并不仅仅源于文化本身,更与缺乏教育和接收到的错误信息有关。

中国主流媒体、互联网以及广告提供的绝大部分信息都具有误导性。例如,中国人非常相信保健品的益处,这类产品在中国非常赚钱。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在电视、互联网、药店和报纸上打广告,包括抗癌苏打水、抗癌蛋白粉、以及号称能够控制癌症的中草药,都宣称具有非凡的抗癌疗效,而且副作用极小甚至没有。很多中国患者花费大量金钱购买这些昂贵的保健品,因此无力承担医院的常规治疗。

对医生的不信任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在保健品上的花费,加剧经济损失。患者及其家属先入为主地认为医生在过度治疗,宁愿相信未经证实的抗癌理论。另外,大多数健康类书籍不是医疗专业人士或医生写的,会导致癌症患者对治疗的严重误解。

「向钱看」的主流媒体对非处方药的错误蔓延以及炒作神医负有责任。例如,一个中医神医竟然开出绿豆处方来治疗癌症。医疗广告审查无法有效防止错误健康信息的传播。

教育体制中缺乏健康教育是造成以上各种问题的潜在原因。中国的普通民众对健康和疾病预防没有足够的认识,容易轻信各种欺骗性的信息。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学校内加入健康和死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