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卖出溢价是企业家的梦想之一。但是产品卖不了很高的价格,即使去找一万条原因,应该也找不到这一条:你的产品质量太好了。
有朋友打算做鹿茸为主的一系列高品质大健康产品,溢价在普通鹿茸10倍左右。虽然本人反对把保健品做成奢侈品,但是在这个相对混乱的保健品市场,本人认为溢价能够帮助产生高品质的保健品,溢价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
价格是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付出的劳动越多,价值越大,价格越高。而高品质的产品往往是付出了很多的劳动,因而价格会高。
产品溢价是在较正常竞争条件下所确定的市场价格为高的那部分价格。比如,普通的保健品鹿茸粉成本是80元50克,高品质的鹿茸粉成本可能是100元50克。如果牵着定价100元,后者定价130元,则是正常定价。而如果后者定价1000元,我们则认为产品存在溢价。那么,为什么会存在溢价?在什么情况下消费者愿意而企业又能够获得溢价呢?
企业要想成功溢价,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第一,影响消费心理。大多数消费心理是“一分钱一分货”,消费者会认为,高价产品一定具有高的品质,因此,高价产品被认为是质量好的标志。这种消费心理和质优价廉的消费心理是相矛盾的。对于想要获得溢价的企业来说,他们会影响和操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让他们认为自己高价获得的是高品质产品,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预期,获得溢价。
第二,引导消费者理性思考。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溢价是消费者理性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说溢价是对企业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回馈。但这存在一个区别,对于凭借先前经验能够比较出质量优劣的产品与使用之后才能辨别质量好坏这两种产品,消费者的判别原则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件衣服可能拿在手里我们就能辨别出质量,但是一盒保健品,只有使用之后才能体验到效果,而且还存在因为个体差异导致的效果不同问题。所以,在针对使用之后才能辨别出质量的产品,产品溢价应该为企业带来了提高品质的动力。所以,这种情形下企业更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与沟通,培养消费者的理性思考。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向消费者输出自己的理念,比如老罗的锤子科技微信微博自媒体,老子养生电商的微信微博运营,或者快消领域的凡客诚品。
第三,卖方对品牌的管理。
考虑这样一个市场,既有对质量特别敏感的顾客,也有对此不太敏感的顾客。企业也存在有品牌声望的企业与品牌形象不高的企业。质量特别敏感的顾客肯定不会花高价从品牌形象不高的企业购买商品,因为质量风险太大。相反,且对质量不太敏感的顾客却有可能从品牌形象不高的企业那里购买产品,但前提是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价格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对于品牌知名度低的新进入者们,只有面对非品质敏感顾客,并向他们提供高品质低价格产品,才能拥有出路。这一策略其实是“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只有当品质声誉在不太注重质量的用户当中建立起来之后,企业就可以向他们收取溢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