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更有可能患病。但调查研究表明如果增强父母对小孩的教育,那么则会降低这些家庭中孩子的患病风险,但是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结果是否能够应用于临床治疗仍然未知。
由此,我们试图得知,心理上的干预是否会减少这些南美地区农村家庭中的孩子发作炎症的几率,因为炎症是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信号。这些心里干预包括改善父母的教育、增强家庭成员的关系、锻炼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等等。
研究中针对来自乔治亚州农村地区的272个母亲和她们大约11岁左右的孩子,他们中一半的家庭年收入低于政府划定的贫困水平。这些家庭随即划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接受8年的心理干预。当孩子们19岁时,采集他们的外周血,定量测定六个与炎症相关或与健康调节有关的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的孩子炎症水平明显更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改善是心理干预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些得到更多父母良好抚育的孩子的炎症水平是最低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PNAs上。
这些结果对于研究疾病在逆境中的复发和疾病的早期源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待结果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证实后,研究人员极有可能连同企业家和政府机构,试图提出战略性政策以缩小现如今不同社会、不同种族的健康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