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乱象如何破解

2014-07-18 14:31 · 老子养生电商

保健品市场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每个用良心做真品保健品的企业都想要揭开低劣保健品的真面目,让消费者在辨别出高品质保健品。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高品质产品与低劣产品掺杂售卖,给消费者挑选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狂轰乱炸的各种低劣保健品宣传广告经常以非常恶俗的方式出现在电视购物频道或者收音机中,给众多消费者带来了反感,同时,也欺骗了很多对保健品有硬需求的消费者的感情。保健品市场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每个用良心做真品保健品的企业都想要揭开低劣保健品的真面目,让消费者在辨别出高品质保健品。

 

        保健品市场乱象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第一是,低俗广告、过度宣传。

      从保健品的违法违规情况看,夸大、虚假的宣传广告问题特别突出,差不多每个月全国各药监部门都会公布一批违法违规宣传的保健品黑名单中消协曾对收集的部分商场、媒体上发布的广告说明以及宣传单调查,发现其中夸大宣传的占到70%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只有26%。

      其实在我国有关食品药品的法律法规对食品药品是这样分层次的,即药品(批号为国药准字××号)、国产保健食品(批号为国食健字××号)、食品(不用批准文号)。现在,所谓的“保健品”冒充药品、标注具有治疗作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消费者病急乱投医,听售卖者的“忽悠”,就将一些说的有药品治疗作用的保健品甚至是食品买回了家,轻则不会产生效果,重则耽误了疾病最佳治疗时期,甚至产生其他副作用。因此,笔者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生产批准文号。

有的广告还采用 “医生”坐堂就诊、“专家”点评推荐、“患者”现身说法等极具欺骗性的方式,将只具有某种保健功能的产品虚夸为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一些老年人购买使用后效果远不及宣传,有的甚至适得其反。

    第二是,违法违规的营销方式。

       一些生产或经营者为谋取利润,抓住人们治病求健康心切的特点,利用电视电台或报纸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用义诊、讲座或小恩小惠等形式吸引消费者。很多售卖保健品的人穿着白大褂进社区以给老年人义诊之名形售卖虚假保健品之实,前几年笔者经常看到自家门口很多义诊白大褂,现在想想这种销售方式更容易博得信息接收渠道闭塞的老年人的信任,因此老年人成为假劣保健品的最大消费者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进社区,电话销售和大型健康咨询会也大行其道,销售者将目标消费者集中至某个场所,通过开会的形式,介绍健康知识、保健常识和产品机理,会中穿插游艺节目和煽情演出,最后以现场惠卖、买赠等形式销售产品。这种销售方式将宣传和售卖同时同地进行,看起来方便了消费者,仔细思考一下便能发现,这样卖一次就换个地方如何保证产品的可追溯,等到消费者发觉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诉时,却发现不断打来的电话已被设法屏蔽,或者曾经热闹的宣讲教室已是人去楼空,最终蒙受损失,耽误病情。

第三是,杂牌劣质保健品污染了整个保健品市场。

前几年,胶原蛋白的保健功效确实火了好一阵,但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劣质胶原蛋白产品,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消费者难以分辨,最终导致消费者普遍对胶原蛋白类的保健品产生了抗拒,甚至否定了胶原蛋白的功效。

但是,胶原蛋白在国内的失信并不影响其在国外的销售,因为在国外,胶原蛋白的功效是早已被认可,并且消费也非常火爆,这说明了国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非常成熟的,他们已经被商家或者说社会“教育”得非常成熟。这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国内,正规权威机构或者正规商家对消费者关于保健品的教育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


保健品市场乱象如何怎么打破

      以上三种方式低劣保健品欺骗消费者的主要方式。辅仁药业成立老子养生电子商务公司,走线上渠道就是为了能够区别于线下销售会出现的各种弊端,另辟蹊径,创建大品牌可信赖的新产品。

那么,如何辨别保健品呢?

     一,生产厂家值得信赖。具有品牌资产和良好诚信的大企业不会去像杂牌厂家一样去生产劣质保健品,因为这是将长远利益和品牌诚信葬送于一个低劣产品的投机行为,得不偿失。比如,传统药企辅仁药业投资老子养生这个品牌的保健品,依托大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就能够很好的保证保健品的质量。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认准大品牌。

       第二,正规的销售渠道。很多保健品及时是大品牌厂家生产的,但如果

在流通过程中被“偷梁换柱”,也很难保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正品。正因为流通过程中的各种人为因素,才有很多厂家采用B2C的电子商务模式经营保健品,厂家直接寄货给消费者,减少了流通环节,也就降低了渠道的风险。此外,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保健食品专卖店、药店等具有合法营业证照的单位购买,购买时还应索要购货凭据或发票,以作为举报或投诉的依据。若购买到虚假保健食品时,可向卫生监督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产品确有疗效。消费者应该先看有无卫生部的”小蓝帽”,这是国家

为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再看GMP认证标志:GMP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是我国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强制项目。国家审批的保健功能只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等27种,功能标识如果超出上述类别的食品可能就是虚假保健食品。保健品不是药品所有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得描述或暗示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即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尽管保健品行业鱼龙混杂,仍有一批良心的企业在人们日益重视养老、健

康的需求下,做出高品质的保健品,致力于人们幸福、健康、长寿的需要。消费者只需要擦亮双眼,学会辨别,便能享受到更健康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