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需警惕食源性疾病

2014-06-20 15:43 · 尔湾

“民以食为天”,人生的一大乐事就是吃。吃东西也会吃出病来,就是我们所说的食源性疾病。如何判断食物是否安全呢?有两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了解这两种病菌,有利于我们了解食源性疾病。

就传统而言,无论是零售业的食品安全研究,还是餐饮业(food services)的食品安全研究,都是为了连锁经营做准备。一个拥有多家店面的企业,往往拥有有效的食品安全措施,而且能够拥有一个共同的食品安全理念,将食品安全贯彻得更好。

在1993-1997年间的一个关于食源性疾病的研究中,学者发现疾病爆发比例最高的地方分别有:独立餐厅、熟食店(delicatessens)和食堂。另外的研究也表明,大型连锁经营(large chain operations)在资源、培训和设备上具有规模效益,有着明显的食品安全优势。

Philips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说法,他们推测大型连锁运营商被视为行业龙头,具有相应的高知名度(high visibility),曝光率更高,责任也更大。这些大型企业常常会使用其财务资源,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食品安全政策和程序。相反,独立经营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的问题。连锁经营还有一些其他优势,比如厨房管理人员是受过训练的合格人员。独立的餐饮业比如熟食店,招聘不到训练有素、受过良好教育的企业管理层、顾问,以及烹饪专家。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illness)是造成人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带来医疗成本的重要因素,往往产生于处理食物,将食物端给客人,客人把食物吃下去这一系列过程中,因为没有经过抗菌处理,如使用前的加热。食品质量和安全指标的测试有许多,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氏菌(Listeria moncytognes)。

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的Douglas Murray等人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科研出版社2013年3月《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生命科学与技术进展)英文期刊上。研究人员在18家熟食店(美国新泽西州)中,收集了食物样本。这些熟食店所在的位置限定的条件是能够独立运营,且不作为更大市场、商场、餐馆或连锁经营店面的一部分,靠近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到实验室花费时间少于30分钟)的地方。而且目前卫生部的检验结果在案,便于提供给调查人员。

在研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一个指标。它的存在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说明食物质量差,处理不当,卫生条件不佳。由于其发酵糖的能力,大肠杆菌很容易检测出来。实验的第二个指标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7℃~48℃,PH值较低,盐分和糖分高(高达15%)。它能产生耐热肠毒素,是食源性疾病的一个非常常见的原因,是人类和其他动物鼻子、咽喉处的正常菌群,可以引起伤口感染。从处理食物的人到受到污染的熟食,都很容易将其传染给食客渠道。食品污染的来源最常见的就是食物处理不当,如与受到污染的手接触,或通过空气传播的途径,例如咳嗽或打喷嚏。

在表一中,展示了18家熟食店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菌落总数。从食品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可以看出微生物污染测试的结果。在18份火鸡样本、生菜样本和奶油奶酪样本中,分别有11份、12份和8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有数值)。在54份黄色葡萄球菌的样本中,有31份样本至少有10个受污的菌落。受到污染的样本占了57%,火鸡、生菜和奶油奶酪的污染比例分别为61%、66%、44%。

每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2CFU(Colony Counting Unit,菌落计数单位)以下时,是让人满意的卫生状况,当介于102~103之间时,表示处于边缘区域,103~104及104以上时,表明有潜在风险。以此为标准,参照表一我们可以看到具体每种情况的卫生状况。表二中还列出了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食品安全对比情况。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熟食的卫生状况的确堪忧。独立经营的餐饮业为我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小编在此提醒各位朋友,买回家的熟食千万不要贪图味道直接吃,要先做好充分加热、消毒工作。小摊小贩出售的食物还是尽量少吃,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细菌大量的存在,对你的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查看原文请点击: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29280

备注:本文由刘静竹编译,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https://www.scirp.org/),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