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粒裤子纽扣,一枚硬币或是一块手表——对于镍过敏人群来说它们可能非常危险。大约每十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在皮肤接触镍金属时会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医学领域中对于植入含镍金属材料的安全性存在疑问”,德国耶拿大学金属材料学教授Dr. Markus Rettenmayr介绍说,因为在微创手术中镍钛合金越来越多地被植入心血管患者体内,但由于腐蚀的原因,植入体会逐渐释放出少量镍金属。而人们担心长此以往患者体内会积聚过多的镍从而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但这种担忧其实并无依据:耶拿大学Rettenmayr教授和他的同事Undisz博士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近期的生物材料学报(Acta Biomaterialia)上发表论文证明,即使是长时期来看,镍钛合金金属丝释放出的镍元素也是非常微量的。不同于法定的对可植入医用产品需要进行数日测试的规定,他们对镍金属的释放情况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监测。这也是对此类金属释放首次详尽的长期研究。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由极具弹性的镍钛合金制成的细丝,如治疗心脏隔膜缺陷时所植入的封堵器。这种封堵器由两个用细金属丝编织成的伞形网罩组成,约为一元硬币大小,它可以被拉成细长的一束后放置在心导管内。“依靠这种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把封堵器植入人体”,Undisz博士介绍说。理想情况下,植入物可以在患者体内携带多年。
为了测试在这段时间内镍钛合金金属丝的变化, Undisz博士和博士研究生Katharina Freiberg对样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机械拉伸和热度改变,之后将样品放入高纯度的水中,再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对释放出的镍金属量进行检测。“这非常困难”,Undisz介绍说,“因为释放出的镍金属量经常处在可检测到的浓度边缘。”但通过与耶拿大学医院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学院科研人员的合作,他们最终成功开发出一套对镍金属的释放进行测量的方法。
“在最开始的几天至几周内,镍的释放量还是有一些的,”Undisz总结认为。但他还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手术中对植入体进行机械加工所造成。“因为这会破坏材料表面所覆盖的薄薄的氧化层,从而导致镍金属释放量的升高。但从长期来看,之后镍金属的释放浓度每天只有几毫微克,远远低于随每日饮食所摄入人体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