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译 / 龚珊 )随着我国各地自然博物馆和地质博物馆的大量涌现,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古生物化石保护措施,古生物化石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常晓琳等人在汉斯《地球科学前沿》2013年8月刊上发表的文章,如是说,古生物化石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点击查看原文)首先,它是研究生命起源及演化的直接依据,也是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划分对比地层的主要依据。而且,它对恢复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作用。另外,古生物化石还对于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的成因及分布有指向意义,许多沉积岩,如某些石灰岩、硅藻土,主要由化石组成,特别是能源矿产(石油、油页岩、煤)主要由动植物遗体转化形成。
同时,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古生物化石的教育意义。
1)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这门课程是高校地质类专业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而研究古生物化石则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重要的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其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渴望。
2)在全民自然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自然科学素质是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自然科学素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民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只有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了,我国未来公民的科学素质才能总体提高。
3)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地质古生物工作者们通过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和灭绝后的复苏的控制因素的研究,能揭示出更多的生物起源与演化的规律,并能为人类控制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提供大尺度的历史的和科学的借鉴;民众则在对化石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中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查看原文请点击: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2312
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https://www.hanspub.org/),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