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那些曾经忽悠过你的谣言(续)

2013-12-26 02:00 · johnson

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科技小难题,由于知识有限,往往会被一些生活中看似科普实则造谣的流言所误导,今天我们就来破解那些生活中常见的谣言。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们为您揭露了那些生活中曾经忽悠过你的谣言,其实谣言远不止那些,今天将继续为您揭露。

谣言十二、喝“纯生”啤酒容易阳痿:传闻说国外就没有纯生啤酒,即使是日本或者日资的也是本生并非“纯生”。


真相:国外也有纯生啤酒,纯生啤酒本身也与阳痿无关。但长期大量引用酒精饮料可能导致男性性功能衰退。

谣言十三、啤酒肚是喝啤酒喝出来的:广大中青年相继发福,被认为与喝啤酒脱不了干系。,真相:虽然酒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但说它是发胖的罪魁祸首却有些冤枉它了,酒的热量很高是通过燃烧法计算测得的,从人体代谢吸收角度来说,很快被分解,热量并不高。啤酒肚与长期不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


谣言十四、细嚼慢咽可预防胃癌:有调查称吃饭老是囫囵吞枣的人患胃癌几率更高,多咀嚼可减少食物对消化道的负担,,且唾液有很强灭毒作用,能让导致肝癌的黄曲霉素30秒内就消失。


真相:虽然细嚼慢咽对消化吸收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囫囵吞枣和胃癌有关,细嚼慢咽也没有使黄曲霉素灭毒的作用。

谣言十五、卫生巾是导致女性各类妇科疾病的罪魁祸首:传闻称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构造,肛门距离阴道尿道很近,卫生巾使得肛门、阴道连成一个紧密平面,肛门的大肠杆菌极易进入阴道,因此很多女性用卫生巾便会导致妇科病。


真相:中国的妇科病高发主要是由于对女性的生殖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的,如果生活习惯不好,即使在美国使用卫生棉球也并不比卫生巾更安全。

谣言十六、红牛饮料中含有违禁物质:传闻称红牛中含有违禁物质葡萄糖醛酸内酯,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发明的一种兴奋剂,最早用在越战中减轻士兵压力,但几年后被禁用,因其易导致偏头痛、脑损伤等。


真相:葡萄糖醛酸内酯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天然的葡萄糖代谢产物,也是批准使用的合法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谣言十七、吃隔夜饭菜增加患胃癌风险:有媒体曾爆出“中午带饭成为年轻女性胃癌诱因”,引起广泛关注。并称隔夜菜在煮熟后放置很久的时间里,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加热也不能去除。


真相:虽然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会有所上升,但还是明显低于火腿肠、酱菜等加工食品。

谣言十八、“七年之痒”因为7年后人体细胞全部更新一遍:哀悼七年会终结,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酶三个月更新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时间不同,因此将一身细胞全换掉需7年时间,也就是说生理上酶7年我们就不是自己了。


真相:人体细胞确实有新旧更替,但不同种类细胞寿命差异很大,所谓的“七年之痒”更是和细胞更新没关系。

谣言十九、艾滋病毒完全可以穿透避孕套: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称,艾滋病毒比镜子小很多,目前市面上的避孕套只能避孕并不能防止艾滋病传播,甚至都不能预防一般的性病。

真相:决定病毒能否穿过缝隙的重要因素是流体的流动,而非病毒大小,所以艾滋病毒是无法穿过的,除了对性行为的自律,目前安全套对预防艾滋病毒感染起了很重要作用。


关键词: 谣言 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