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物种死亡率下降的逆年龄趋势

2013-12-10 06:00 · 21830

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一些物种的死亡率和生育率具有逆年龄趋势,对当前进化理论构成威胁。


大多数物种的死亡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但是有些物种的死亡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一理论将挑战传统的进化论理论。该项研究12月8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同人类一样,孔雀鱼、水蚤的死亡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增加。但其他动物如寄生蟹、红鲍鱼和九头蛇以及一些微小的淡水动物,它们能够存活几百年,似乎能够扭转这一趋势,长期保持恒定的生育率和死亡率。

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南丹麦大学生物学家Owen Jones,比较了46个物种标准的种群模式,其中11种哺乳动物,12种其他脊椎动物,10种无脊椎动物以及12种维管植物和绿藻,分别记录它们在生命周期中每一点的死亡率。

研究发现,物种死亡率与生命长度和衰老程度并无相关。其中,24个物种会随着显示年龄的增加死亡率突然上升,它们中有11个物种寿命相对较长,另外13个物种寿命相对较短。在哺乳动物在生命周期中,死亡率会随着生衰老而不断增加,最后还会突然的上升,而植物同人类恰恰相反。其他鸟类与无脊椎动物的死亡率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均匀散布。

“通过对不同物种调查后,我们发现有很多实例违反这一基础理论,”琼斯说,衰老策略的多样化挑战当前进化论中认为死亡率和生育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的理论。

传统的进化论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但是这一研究发现不同物种在生命周期中采取的不同衰老策略无疑挑战当前的进化理论。不过研究者也称,“我们的这一发现不是抛弃进化论,而是对相关理论进行完善”。

当然,Jones的研究结论遭到了许多同行研究者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前人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详尽地描述过。他们认为这项研究是基于实验室发现,同一物种还会出现相互杂交的情况,且实验忽略了外界环境、疾病对它们死亡率的影响,因此结论不可靠。

批评者把焦点集中在这一理论对进化论构成的威胁上,“但事实上,Jones阐述的是衰老模式的多样化,并非对进化论进行挑战。” 耶鲁大学进化生物学家Stephen Stearns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