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抑制能量代谢杀灭癌细胞

2013-09-06 00:30 · 管坤良

传统的化疗方式,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患者的身体,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却因化疗伤及身体组织。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利用免疫控制机制让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同时通过抑制癌细胞的能量代谢来选择性地破坏休眠中的癌细胞成为一大抗癌新机制。

“癌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高频恐怖字眼,它像噩梦一般缠绕在我们的生活里,你也许会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听说或见到许多癌症患者,毋庸置疑,癌症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癌症的出现不仅会消磨生命,也为我们的亲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关于癌症的种种猜疑也讨论至今,仍旧没有明确论断,有人说是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恶化造成的基因突变,有人说是人类体内本身存在的原癌基因作祟,无论如何,现在看来短时期内癌症都不会“灭绝”,那么寻找行之有效抗癌方法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近日,来自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中心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能量代谢来选择性地破坏休眠中的癌细胞,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


可怕的化疗

化疗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发现芥子气可以杀死一般的白细胞,就认为芥子气也可以杀死导致白血病的变异白细胞,于是芥子气就作为杀死变异白细胞及其它癌细胞的“良药”。虽然人们发现这些经过化疗的病人出现像那些在芥子气中幸存的士兵有非常相似的症状,可人们还继续使用化疗。

化疗的原理是药物进入血流经人体到达大多数组织。药物可杀灭特定的细胞,尤其是快速增殖的细胞。这意味着肿瘤细胞受化疗药物影响较大,但人体一些正常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来说,化疗对正常人体组织的影响是暂时的,由于存在修复和愈合的正常过程,停药后可快速恢复。肿瘤细胞的恢复是缓慢的且比正常细胞更困难。在下一次化疗开始时,人体正常细胞已恢复而肿瘤细胞还没有恢复,因此更多的肿瘤细胞经进一步治疗被杀灭。如果治疗能最终杀灭所有肿瘤细胞,癌症就被治愈了。

一些化疗药物是以片剂的方式服用,另一些是经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还有脊髓腔内注入,更常用的是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可在数分钟内完成,也可放在大容积的液体内滴注数小时。有时数种药物同时应用。

尽管化疗是迄今为止治疗癌症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他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却也摧毁了身体许多正常细胞,带来了许多巨大的副作用, 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免疫功能指标如E-玫瑰结试验、CH50、C3补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介素II等,在化疗后均可不同程度地较化疗前下降。大部分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色素下降等。

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成为科学界正在攻破的难题。

免疫控制:让癌细胞休眠

某些癌细胞能数十年处于“均衡状态”。这一状态意味着癌细胞不会被根除,也不会再生长。美国的研究人员曾把一种在香烟中发现的焦油成分注射到老鼠体内,发现一些老鼠很快得了癌症,另一些老鼠则只在接受注射点附近发生局部癌变,当老鼠体内免疫系统中的某些成分不再起作用后,局部癌变才大规模扩散。这一结果显示,动物的免疫系统在一个延长的时期内一直控制肿瘤生长。这意味着癌细胞休眠状态下,人体免疫系统能遏制癌细胞的生长,也能杀死一些癌细胞,但却不能彻底根除它们。

健康的免疫系统是阻止某些癌症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科学家们掌握了让癌细胞进入休眠状态的免疫抑制机制,那么癌症就可以转化为慢性疾病,癌症会向其他一些严重疾病一样,能通过服药长期得到控制。

“饿死”癌细胞

通过抑制癌细胞的能量代谢来选择性地破坏休眠中的癌细胞,成为今日破解治疗癌症难题的又一大新突破。

化疗并不能杀死所有的癌细胞,相反某些癌细胞可以进入一种程序化生长停滞的阶段,当癌细胞处于该阶段后,肿瘤细胞就处于失活状态,而且不会进行分裂;但是这种癌细胞会不断产生蛋白质信使物质,其可以引发严重的炎性反应,更为甚者,有些癌细胞会增加癌症复发的风险。

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靶向杀灭这种癌细胞的方法,研究者发现化疗过后,这种生长停滞的癌细胞会处于能量代谢增加的阶段,其非常需要糖类来补充,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糖类代谢就可以对其进行杀灭。相比而言,短期的能量代谢抑制对正常组织的细胞分裂影响并不大;如果这些癌细胞能量产生或者其消化过程被阻断,那么其就不会生存。这项研究为治疗恶性癌症等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开发新型疗法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靶点。

研究者表示希望通过后期研究获得更多的研究数据,来为临床上治疗癌症病人提供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