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可是在如今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这句话好像不那么行得通。当在穷二代们疲于奔命、辛苦赚钱时,那些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却在大笔挥霍,一掷千金。然而最可怕的是,当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企图打破贫穷的怪圈时,却发现自己陷在了贫困的怪圈无法逃脱。日前,美国《科学》杂志上一项最新的研究给了众多屌丝们严重的心理打击,那就是贫困会降低人的智商,穷人越来越笨,不断地贫困不断地损耗大脑和心智资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贫困在儿童时期就会毒害大脑
早前美国科学促进会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生长在社会地位低下的极端贫困家庭的许多孩子有着不健康的应激激素水平,这损害了他们神经系统的发育。结果是,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损害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记忆力,也因此损害他摆脱贫困的能力。
44年前,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宣布“向贫困开战”。这以后数年间,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尤其贫困孩子大幅度减少。孩子的贫困率从1963年的23%下降至1969年的14%。但是,进展在那以后陷入停滞。2006年,美国17.4%的孩子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远高于1969年的水平。
穷人如今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比40年前大得多,因为多数美国人的收入有了实质性增长,而官方设定的贫困线却没有提高。
与过去相比,今天在美国成为穷人,意味着在更大程度上成为自己祖国的弃儿。美国没能在减少贫困方面、尤其在孩子中间取得进展,应该引起很多反省。事实上,人们受困于自己父母贫困的情况太普遍了。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儿童如果出生于收入处于最低水平的家庭中,几乎有50%的可能性仍然停留在这个层次。如果父母是黑人,那么他们有三分之二的可能一直保持贫困。
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88年追踪调查一群8年级学生,发现在现代美国,父母地位的重要性超过孩子能力的重要性:在标准化考试中表现优异、但来自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可能性低于考试成绩差、但有着富有的父母的孩子。
贫困降低大脑心智,贫穷怪圈难以打破?
美国研究小组的这一项新发明称,贫穷与心智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联。因为殚精竭虑应对各种经济问题需要消耗很多脑力,这会导致人们在智商测试中成绩下降,并妨碍大脑作出正确决策。这一结果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为何贫穷的恶性循环难以打破。
研究人员证明,当人们一心想的是缺钱问题,他们就会表现出心智能力降低,其损害类似于在智商测试中降低13分,或与一整夜失眠相当。如果这个月付账单出现问题,人们就不得不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解决,因此不会有心情关注其他事情,比如工作等。此外,当人们为偿还账单殚精竭虑时,大脑就不会剩下什么“智力资源”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而这些恰恰是能够帮助打破贫穷恶性循环的关键。
这项研究从2008年开始展开,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项实验中,赵佳颖所在的团队在美国新泽西的购物中心选取了101名参与者,并把他们置于4种可能遇到的财务问题场景中,比如如何支付汽车修理费,然后利用电脑进行简单的认知和逻辑测试。实验发现,修理费较低时,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组人群都表现很好;但当修理费较高时,低收入人群测试表现就要差得多。
第二项实验的参与者是460多名种植甘蔗的印度农民。这些农民60%的收入来自甘蔗,而甘蔗一年收成一次,所以收获前这些农民相对穷困,收获后则相对富裕。实验发现,收获前这些农民在认知功能测试中表现明显较差。
研究人员认为,贫穷本身就会对认知能力构成损害,妨碍个人做出明智决定,并使贫穷的状况加剧,这一结果无法用压力、营养、工作努力程度或可用的时间等来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