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世界上首个用实验室培养皿中培育出来的人造牛肉制成的汉堡在英国伦敦闪亮登场。

这块小小的人造牛肉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rk Post教授七年研究的成果。他带领研究人员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促进其生长和增殖。三周后干细胞的数目超过100万个,研究人员再将其转移到数个培养皿中,细胞合成大约一厘米长、几毫米厚的“肉丝”。研究人员收集“肉丝”,做成小“肉丸”冷冻起来,最后凑足一块肉饼的量。

营养液中的干细胞在生长,增殖

干细胞长成“肉丝”

从干细胞到人造牛肉饼
味道如何?
在发布会现场,研究人员首先用红甜菜根汁和藏红花为人造牛肉着色,以求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然后加入了一些汉堡传统烹饪所用的调料和食材(比如盐、面包屑和蛋粉)制作汉堡。制作完成后,邀请两名自愿试吃者品尝。

第一位试吃者是奥地利食品研究员Hanni Rutzler,他表示,口感虽然很接近肉,但是不够多汁。另一位试吃者美食专栏作家Josh Schonwald则补充道:“除了缺乏脂肪,尝起来和普通汉堡没有什么不同。加些辣椒、番茄酱和黑胡椒也许味道会更好。”
与真正的牛肉相比,人造牛肉本身的颜色显得稍微有点浅,研究人员准备尝试在培养人造牛肉时加入天然复合肌红蛋白,争取让肉饼色泽更自然。
“一块肉”引发的争议
从环境保护主义的角度来看,人造肉代替天然肉也有很大好处。牲畜的粪便会污染土地和水源;它们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而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畜牧业对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比如山羊会把草根挖出来吃,对草场的破坏很大。动物的蹄、角、骨、皮和内脏往往被丢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据统计,美国的牲畜屠宰业每年会抛下14亿吨的垃圾。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当前全球陆地面积有30%都被用于养殖业(包括牧场和饲料田)。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18%来自养殖业。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量至2050年将会翻一番,即从2007年的2.84亿吨上涨到2050年的6亿吨!这无疑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人造肉理论上不会造成这些问题。人造肉没有排泄物,不产生毛、皮、角、骨之类不能吃的东西,立体化生产占用的土地很少。所以,“人造肉”生产对环境是比较友善的。
世界最重要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动物伦理联合会(PETA)支持人造肉的理由很直接:如果人造肉全面代替天然肉,那么就会有很多动物避免在糟糕的环境中成长,避免被屠宰的命运。理论上,一头猪身上提取的肌肉干细胞可以培养出好几吨的猪肉,而提取干细胞的手术造成的痛苦很小。屠宰牲畜的场面确实让很多人不安,但对肉食的天然渴望又无法消逝。如果用人造肉代替天然肉,那么上面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同时,人造肉也可能比天然肉更“健康”。因为人造肉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且还可以人为地控制肉中的营养物质。这种人造肉可以保证绝对干净,从根本上杜绝疯牛病以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而且还可以加入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
纵然人造肉千好万好,但是如果人不想吃,也白搭。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生物学家Ellis说:“肉的味道不光和基因有关,还和你饲养动物的时间有关,一部分吃肉的快乐就来自复杂的肌肉和脂肪结构。它能否被复制仍然是一个问题。”如果人造肉的外观、气味、味道、质感和其他一些因素和天然肉不同,它可能就不能和天然肉竞争,还没来得及完善,就彻底“死在沙滩上”了。
除此之外,最现实的问题是,这人造肉的成本确实有高。这片140克重的汉堡肉,制造成本高达33万美元。
吃还是不吃,这还真是个问题!
